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欧景升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2022年11月3日,欧景升名师工作室迎来了第14次活动——“空间与几何的结构化教学”研讨会。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关键问题”结构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研究力和行动力,本次活动特别联合区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实施专题”培训班学员,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享受一场数学所特有的思维盛宴。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为期半天,分课堂展示、专家讲座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节课是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全国文化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徐秀老师带来的《线的认识》。徐老师从一个点出发,让学生们认识到点无大小,再点动成线理解线无粗细之分。通过动态化的演示,让学生建立点、线之间的密切联系。打通点线之间的隔阂后,徐老师又从学生熟悉的线段入手,提出疑问“如果线段的另一端延伸到教室门口还是线段吗?继续延伸到校门口呢?想象一下,无限延伸下去呢?另一端也无限延伸呢?”通过不断地追问,刺激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认识到线段“有始有终”、射线“有始无终”和直线“无始无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节课中,徐秀老师启发老师们要破除端点的束缚,要从动态的角度去教学,要把目光落在延伸的环节上。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数学思维的高峰。
第二节课是同样来自温州市籀园小学,鹿城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黄央央老师带来的《数体积》。黄老师注重联系上位知识,从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出发,引出体积的概念,接着联系生活,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寻找生活中的物体来阐述所占空间的含义。紧接着,学生借助学具感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并通过摆一摆体会1立方米的大小。在确定常用的体积单位之后,黄老师通过想一想、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先数一行有几个,再数有这样的几行,最后数有几层”的方式去“数体积”。整堂课黄老师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他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每个环节娓娓道来,自然生成,可谓“灵动”。
课后,我们有幸聆听欧景升老师带来讲座《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领域教学的结构化思考》。欧老师为我们梳理了图形与几何领域在小学阶段的课时内容,并引领我们进一步思考:图形领域的内容可分为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测量两大块。不同的板块内容,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图形的认识上,要巧用分类、分析和表示三大工具,即:通过分类区分和建构概念、通过分析厘清元素间的关系、通过表示把不同的图形之间顺利转化,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在图形的测量上,要抓住测量的本质,根据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和知识生长点,从对象、工具、单位、结果等方面分析,以“量”增“量”,建立“一维、二维、三维”的空间观念。
本次活动,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促进了单元有效整合,促进理解深度发生,促进思维高度拓展,是我们追求高质量课堂的目标。
撰稿:林克
图片: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