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鹿城·泰顺·龙港“教研共富”初中科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线上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初中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内容包括生动的项目化学习课堂展示和专题讲座。
【课堂展示】
第一堂课,朱婷婷老师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多功能泡沫切割器来学习焦耳定律的内容。朱婷婷老师先让学生体验了电热丝切割器的使用,之后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并使用电子温度计对学生的猜测进行了验证,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当学生采用该切割器对塑料进行切割时,发现温度不够无法切割,因此引出了本课的项目任务:设计并制作温度可调的电热切割器。朱婷婷老师帮助学生对完成项目的六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了各工程环节可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任务进行拆解后聚焦本节课的目标为探索电热丝温度改变的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对可能影响电热丝热量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并让各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方案和结论进行了汇报,最后依照量规对本组的设计和操作进行了自评。
第二堂课,徐淑珍老师带来了《寻找胸外按压复苏心脏背后的科学——心脏与血管》。课堂上,徐淑珍老师分别往心脏上的4根血管中灌水,学生观察现象,并在模型图上画出血液流向。在该过程中,学生自然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往3号血管灌水会从2号血管中流出,而往2号血管灌水却仍从2号血管流出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之后通过对心脏有几个腔室进行猜测,到解剖猪心进行观察验证,再结合腔室壁的厚度、血液的流向得出各腔室和瓣膜的分布,自主构建出心脏的结构。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各个结构的理解。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了心脏的工作原理及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向学生渗透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跨学科概念。
第三堂课,吴琪琪老师带领学生在改进搅拌器的过程中学习了变阻器的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鳄鱼夹在铅笔芯上滑动制作出了能够连续调节转速的搅拌器,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铅笔芯易断的问题,因此对该装置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要求。学生首先提出将铅笔芯换成金属丝,这个变化解决了易断的问题,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移动滑片过程中阻值变化小。在不断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构建出了简易滑动变阻器。之后,吴琪琪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种电阻丝,学生根据实际反馈结果对材料进行选择,并能结合证据对现象进行解释。在完成制作和自我评价后,吴琪琪老师给出了实验室使用的滑动变阻器与学生的成果进行比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学生也在构建过程中,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专题讲座】
最后,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的吴锡理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践行项目化学习的几点思考。他从研读新课标出发,分析了新课标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细化了实施要求和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他指出新课标明确解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中项目化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包含的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既是核心素养的内容,又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实践的过程,还能更好理解跨学科概念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吴锡理老师在讲座中还结合三节课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并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借助教研共富的平台,三地教学共研,山海同步、城乡共进。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各区域教师的学习、团队的教研,同时提高了教育创新意识,加快了教学改革。让我们齐心合力,携手描绘共同富裕的未来教育宏图!
文/郑婕施(温州市绣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