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
郭艳艳工作室 |
活动动态 |
“好书共读,智慧共享”
——郭艳艳名班主任工作室拆书会
人生要有“阅历”
捧一卷书香
看见一个立体世界
读一本佳作
展开一席力量
于是,师者来了
呼,传道、授业、解惑
吸,从书中引无穷源泉
呼吸之间,自在运转
读者,力也
为了提高工作室内学员的理论素养及班主任智慧管理能力,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水平发展,郭艳艳、杨晓东名班主任工作室于2022年11月11日下午在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联合举办了一次“好书共读,智慧共享”拆书会。
将书拆开,将自己投入进去,让理论融进经验带到班级来。怀揣着这样的共同期盼,学员们汇聚一堂。美食、美味,身体的休息站已预备,在主持人郑春艳老师的柔声中,这场心灵和思想的阅读分享大戏正拉开序幕。
【学员·阅读之享】
刘欢笑《孩子,挑战》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刘欢笑老师。她借《孩子,挑战》这本书中对她启发最大的三句话分享了她的阅读收获。
她说,要发展孩子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刘老师以她们班的班规制定与落实为线,串起了孩子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之路。有理论,善实践。
她说,“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对”孩子说话。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刘老师借真实的案例,具体可感的对话方式,将听众带到情境中来,而《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也成为了她另一本推荐书籍。干货满满,收获盈盈。
她说,奖赏孩子和惩罚孩子一样,都应该慎用。她将书中的案例和现实自己班级的操作有机结合,并发展出班级特点,让分享无限延伸。
刘老师着实把书“拆”出了精髓,她将她所看到的、想到的、应用到的,都摊开来,让所有人都参与到了这场“拆书之旅”。
读者,善用也。
夏海钗《走向成长的自我》
孩子在挑战,老师们又何尝不是呢?
来自温州市藤桥小学的夏海钗老师以“走向成长的自我”为主题,从新手班主任的角度,分享了她自己逐渐适应的过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心理自助书籍,给了她很深刻的指引:不再为自己的不快乐而责怪他人,停止自我批判,正视自我的需求。走向成长的自我,是对自我的接纳,也是对他人的包容。在学生面前不做一位“挑剔型父母”和“养育性的父母”,是她对自己的提醒,也给在场所有老师带来了深思。
读者,疗愈也。
戴露露《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
偶然在别的老师案头看到的一本书,竟成了她的心头好。
来自温州市墨池小学的戴露露老师向工作室的小伙伴们认真又诚挚地推荐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一书。这本书来自于作者作为一线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总结和点滴记录。稀疏平常的小事,细致入微的分析,恰到好处的处理,原来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这样清晰,处处彰显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戴老师不断结合自己教学情境进行思考,感悟到用心做,才能带好一个班。而班级带好了,问题才会少。
从书中来,到班级中去,戴老师立言会尽她所能把自己所学运用于实处,让知识落地。或许这就是我们阅读的驱动力,也是所有人合上书本后下一个目标。
读者,践行也。
张娇娇《教育:儿童人格的训练发展》
有时候的理论落地只在那一刻,在现实繁杂中无限共鸣。
来自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的张娇娇老师在第一次阅读《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时,感受到了对儿童的人格进行引导的重要性。面对特殊孩子,老师应该尝试鼓起他们的勇气,以同情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使他们有信心去改变。
但当她这学期真正面对班上学生的一些经历时,她才真正理解了书中所说的内容:对所有孩子都要全力帮助、教育,要给予他们勇气和信念,以及激发他们的思想和潜力。尽管在过程中仍会遭遇困难,努力并不总是伴随着成功,但成功的例子足以补偿我们所做的一切。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学会宽容与忍耐。
阅读,不是一次性消费品,而是不断被事件触发的报警器。时阅时新,时新时明。
读者,更新也。
【导师·阅读之力】
杨晓东《不慌不乱 幸福相伴》
四位老师的阅读分享真挚而又充满个人体会,像延绵的海浪拍打在每位听者的心间。短暂休息后,杨晓东老师也分享了她的阅读经验,为学员们带来新的思想盛宴。
忙,是班主任的共同感受,可在时常效果甚微的教育背后,班主任的忙就多了一些“茫”的意味。杨老师从《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出发,结合自己丰富的班主任经验,给工作室学员们提供了应对忙乱班主任工作时切实可行的锦囊妙招。
针对工作内容五花八门的现状,杨老师设置导航,去伪求真。明确班级理念,以此作为核心参照物,便可智慧地选择我们的工作重心。针对多线任务、统筹安排或临时事件,杨老师巧用智慧,并零为整,将不同活动并入到一个主题体系中,班级理念不断升级深化。针对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家校沟通等方面,杨老师告诉学员要放低姿态、互联借力。最后,富有教育情怀的杨老师以“主动突破、别具匠心”归纳她的教育之意。杨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班主任忙乱背后的出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阅读力。
郭艳艳《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一间教室》
最后,郭艳艳老师带着她独特的洒脱和自信,和我们分享了她对阅读对教育的理解。郭老师读《杨绛传》,是读自己,知人生豁达。作为教育工作者,越经历,越要对诗和远方保持积极的追寻。守住初心,每一间教室都有成长的痕迹。低调行走,乐在其中。郭老师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读学生,明教育方向。郭老师在她的满天星班集体中,建立科学明确的班级文化生态链,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班级的实际管理者和参与者。她看见阅读,看见阅读背后的教育和学生,自然也看见所有教育工作者行进中的得与失。
【学员·与会之得】
这是一场阅读的分享,这是一次心灵的沉思,这是一件团队的美事,这是一个更新的开始。带着满满的收获,郭艳艳、杨晓东名班主任工作室所有学员留下珍贵的活动合影。
特别感谢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在这里书写回忆,带走故事,也当留下干净与整洁予以回赠。
“拆书”这件小事,
藏于每一个呼吸之间,
隐于每一个故事身后。
它在我们生活的朝朝暮暮,
今日暂别,来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