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学习新课标 探索新道路——记王小芳名师工作室第20次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5 浏览量:

学习新课标  探索新道路

2022年10月28日星期五,王小芳名师工作室在温州市绣山中学府东校区以《新课标指引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为主题开展学习探讨活动。

一、一线教学有启发的新课标

 在王小芳老师指导下,工作室成员们就“新老课标有何不同”以及“新课标给一线教学带来什么变化”两类问题进行发言,并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通过小组的讨论分享,成员们达成了几个共识:新课标首次明确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五个核心素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学段特征,进行阶梯形教学另外一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议题式、项目式教学等活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的学业质量当中,首次出现了样卷,使得教师在命题过程中,有了很好的范式。由此,如何把握新课标,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科学地命制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创新提出的项目化学习

为了让老师们对“项目化学习”这一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有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王小芳老师提供了两个优秀案例:小学案例《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初中微项目案例《做更好的自己》。通过两个案例的阅读与讨论,老师们生成了自己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

通过对《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案例的剖析,从文化理解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践行三个层面,老师们深度了解项目化学习课程的大致架构及定义。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产生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知识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支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提倡对于知识的推导式教育,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很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新课标中提出的项目化学习是教师通过一个任务进行驱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一方面能够使理论走向实践,另外一方面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们通过讨论,还得出项目化学习的特征是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整体是指,项目化学习需要在项目总体规划中有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部分则是指,在框架结构则是对驱动性问题的拆解。与传统教学相似,项目化学习也应当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而使项目化学习能够实现效果最大化

三、延伸出的微项目学习

项目化学习由于受到项目的完整性要求需要较长时间段来完成,也对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能将项目化学习进行常态化教学的机会是有限的因此,老师们在讨论中得出,可以选择微项目在常态教学中进行实践尝试。微项目的体量一节课之内可以完成,不增加学生课外的负担,对于老师而言也较为容易操作因此受到了各位老师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阅读案例《做更好的自己》分析,老师们发现微项目学习需要聚焦于学科核心知识设计基本问题设计表现性任务及评价体系设计适应性认知策略以及设计学科性实践及反馈从而引导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同的学生能够通过同一堂课,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来提升自己的素养。

与传统课堂不同议题式教学

议题式教学同样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在活动的历练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强调以议题为纽带围绕议题逐层深入或横向铺陈把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串联起来注重知识内在的结构性和逻辑性传统课堂尽管也有其逻辑,但无法像议题式教学那样,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将知识总结形成上位知识从而进行迁移和运用或是将其形成完整的问题链对问题进行宏观把控

这场专题学习讨论中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关于新课标以及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以及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王小芳老师总结指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重要且必要的在这次研修活动中,与会老师们满载丰硕的经验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明晰的思路,更有价值的思考。(撰稿:潘宏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