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项目化 预见新生长
——基于新常规的社会项目化学习教学展示和研讨
9月24日下午,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社会课“项目化教学”学习展示暨社会组暑期集体磨课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在惠民路分校举行。
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持续性的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下提出贴近学生的真实性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任务,依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暑期备课活动中,社会组老师们通过专题讲座和线上课程学习等形式,进行项目化课程的学习。集体磨课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围绕“项目化教学”,各位开课老师各显神通,展现自我风采。
第一节课由丁玲利老师在七(28)班执教《我的家在哪里》。这节课基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课堂以今天开课的情景为背景展开导入。本课的驱动性问题为“能不能绘制准确、美观的校园平面图并规划路线来帮助听课老师快速找到听课教室。”学生通过对比两张平面图,以此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以及图例和注记。最后,通过展示自己所画的平面图作为任务的成果,同时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第二节课由邓捷予老师在七(27)班带来《诚实守信》。邓老师从扬州毛老太切入,让学生评价其行为引出“诚实守信”。接着,以学生自主发现的生活中的诚信问题来创设真实情境;继而开展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解决任务。课堂中,播放由班级同学制作的诚信视频,并由学生给各组同学打分,增强现场参与感。最后,以一场辩论结束,落实“知行合一”的育人价值。
第三节课由马凯斯老师在九(5)班展开《十月革命》。在本节课前的课程中,马凯斯老师已带着学生通过观看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记者会,了解记者会的形式和内容。再基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背景下,提出驱动性问题:“如果你是当时苏维埃政府的外交部发言人,你将在记者会回答大的质疑,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对驱动性问题的成果展示,以“十月革命”专题记者会的形式展开,充分将课堂交予学生,展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多样的表现。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由徐乃赛老师就三位老师的课堂展开项目化课堂讨论。首先徐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从内容、形式、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可改进之处。丁老师的课堂创设了真实问题连接生活,紧扣课标进行项目化学习,并且重视成果评价,但是设问还需改进。邓老师课堂表述清晰,抓住典型案例,最后的辩论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但任务链的设计还要加强,以更好地落实育人价值。马老师的课堂有思考,通过表演展示,但是教师在其中应提供支架,使每个小组有目标有任务地进行活动。而共性不足之处就是基于问题的任务分解不到位。徐老师给大家总结项目化活动的五个关键,提出挑战性问题、基于任务分解、根据任务的解决方案、根据方案成果展示、基于展示的表现性评价。
项目化学习,从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学会探索和开拓创新。社会课“项目化教学”学习展示活动提升了老师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研究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会提问、会思考、会挑战和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见项目化学习,探索教学新路径,也相信会迎来教育教学的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