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度,我校继续立足于教师发展规律和学校教师发展现实要求,专注教师专业成长,精心设置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开展进行,探索新的教研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多维度分层次促教师成长,有效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从而整体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优化教师选课培训
加强培训项目过程管理,配合区教育院做好培训项目的摸底及调整相关工作,督促教师认真及时完成培训。我校上报的校本培训项目《立足真实课堂,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获鹿城区2021年校本培训精品项目(课程)三等奖。
二、继续开展教学常规调研
各校区每周二全体行政分组进课堂进班级进行调研,随机检查备课、作业布置批改等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反馈,行为跟进。下半年各校区分别开展一年级常规调研活动,从教师的教学常规与学生的行为常规两方面入手,明确具体要求,促使幼小衔接有效落实。
三、分层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基于我校师资实际,着重加强青年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培训,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师资的提升。
(1)各校区共选派出8名青年教师参加鹿城区新教师培训。
(2)首期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如约而至。9月份的开班仪式简单而又隆重,学校共组建3个学科,分5个小组进行专业素养学习。所有学员将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研修,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项考核等形式,努力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尽快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或班主任。
(3)骨干培训继续承前启后。第二期语数骨干班继承首期骨干班学员好学钻研踏实的精神,继续在导师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研
寻找最佳整合模式,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平台教研机制,打破校区时间空间界限,探索“同步课堂”的有效模式与网络教研的有效做法,助力教师日常教学改进,形成积极的教研氛围。
各大教研组继续抓住契机,推进教师信息能力与学科深度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语数大组仍保持每学期4次的主题教研活动,继续以校区轮流作庄开展,采取线上直播(同步课堂)线上线下齐互动(钉钉群交流)的形式进行;英科体音美法等技能学科仍以集团大组开展线上线下穿插教研,每月至少一次。课例展示、磨课说课、线上线下互动评课,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所得。
五、校区研修工作各具特色
开学初,各校区要求教研组集中学标准、学教参、明目标、明重难点、定计划;学期间,根据校区实际开展一些特色教研活动,读书论坛、基本功训练、青蓝工程团队磨课等。例如丁字桥校区上半年开展“立足真实课堂,促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下半年年开展了“基于作业设计的项目化实施与评价的专题研修”主题研修外,还开展了“书海寻芳,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月系列活动,翠微校区开展“送你一本大‘红’书”—共读《教学用书》活动。
六、多维度分层次促教师成长
面对瓯越小学教师的现状,如何让骨干老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启到引领示范作用;“双减”背景下,怎样才能解决老师的工学矛盾,有效提升骨干教师的学习效率……瓯越小学以作业设计为核心,项目化模式为方式,开展了多维度培训的教研模式。
1.以项目化模式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1年暑假,教育部颁发了“双减”政策。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瓯越小学2021学年校本培训以《基于作业设计的项目化实施与评价的专题研修》为主题,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校本培训活动,教师掌握作业设计新理念、探讨作业设计优化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把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学科内容知识积极融合,对作业的功能开展积极研究;能够撰写作业设计案例、论文、课题研究,并有序开展,提升教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设计符合学情的校本特色各科作业,让素养作业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最终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培训仪式启动:9月30日,瓯越小学举行了项目化模式培训启动仪式,校本培训负责人朱晓冬老师进行“项目化模式校本培训方案”解读,对这次项目式培训的系列化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项目化学习》书籍赠送,为骨干老师的研究指引方向。
(2) 校长率先挂帅,引领学习探究:10月14日,林海涨副校长在“落实‘双减’,加强作业改革——瓯越小学《学习新常规》文件学习和作业改进培训专题会议”上,做了《依托校情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专题发言。她从《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籍出发,建议老师要借助他山之石进行攻玉。她认为阅读是学习的开始,模仿是练手。建议老师从模仿开始,借助书本的工具,台阶起点就高了,还要学会添油加醋有创新点。针对不同学科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她以书本里面的实例为依托,结合学校学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3)阶段性反馈:12月3日,瓯越小学举行了项目化模式培训阶段性反馈会议,朱老师对项目化模式校本培训开展的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作业管控情况反馈和“常规性作业设计展”进行了详细的反馈。希望老师能将“学生作业总量管理记录本”充分利用,让记录本起到监督和管理学生作业总量的作用;教师作业设计能从学情出发,结合教材,让常规作业创出不一样的方式。
2.以多维教研模式开展专项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瓯越小学积极响应落实,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5+2”的模式,为了优化“校本”培训的设计安排,学校从多维设计构建了分学科专家引领教研、工作室专项教研、学科组教研、项目组教研和个人学习教研等五种类型。
(1)分学科专家引领教研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在项目化培训模式下,瓯越小学邀请了多位专家学校进行讲座。
10月28日,温州市教坛新秀赵惠文老师做的《围绕一个主题的整本书联读》专题讲座。赵老师就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整本书阅读进行了阐述,她指出:真正有效的阅读课堂应该是思辨式的,教师要创建一个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让阅读从零碎走向融合。
11月4日,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曹俊导师的《基于语文要素的板块式学习活动设计》的专题讲座。曹老师强调了课后思考题和课堂作业题的作用,他认为落实语文要素的便捷途径就是抓住“两题”,通过贯彻“三十方针”,在课堂内解决课后思考题和课堂作业题。如何高效完成“两题”,就需要老师在备课中基于语文要素,正确解读文本,从而进行板块式学习活动设计。
11月22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师训员、高级教师王炜老师做了《小学数学素养作业的实践研究》的精彩讲座。王老师把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指导教师针对作业的功能开展研究,如何使作业提质增效,加强教师的作业设计指导能力,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作用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指出一线教师作业设计的策略,从自己多做题,到学会筛选,再到修改作业,逐步朝着独立作业设计达成目标。
11月26日,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语文高级教师单志明老师以“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设计为切入点,为老师们带来了《学评一致:统编小学语文练习设计的思路》的精彩讲座。他强调两个优化:优化素养作业,使学生“学足学好”;优化素养评价,使教师“应教尽教”。强调积累运用、阅读、习作这三个部分,指导我们通过材料的链接,进行能力评价的层次设计练习。
(2)工作室专项学习教研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瓯越小学名师工作室在开班仪式,对工作室成员赠送了夏雪梅老师的《项目化学习》书籍,并将项目化学习等作业设计作为自己工作室的研究项目,进行系列化的学习和反馈。
2021年10月12日,林海涨工作室的在瓯越小学丁字桥校区开展了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6位老师试课后,学员们和导师一起评课。林海涨导师指出试课前一定要备好课,把重难点的内容要讲透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课内练习的设计。同时向学员们讲解多元表征和课内练习的层次设计,可以通过多元表征突破教学难点。
10月19日,朱晓冬工作室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导师朱晓冬老师特意安排了工作室成员一起学习项目化学习中的驱动问题如何设计,导师朱老师展示了几个成功的项目化学习的案例,供学员参考学习,学员知道了驱动问题的特点:情境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知道了驱动性问题的表达框架。
10月22日,姚小亮工作室的学员们开展了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导师姚老师带领学员一起学习特级教师吕蔚屏老师的《统编教材作业设计及考试评价变化》,并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针对作业设计的主题交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深深的吸引了学员。
11月22日,邹雯雯工作室的学员们开展了工作室的第二次活动。邹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讨论“项目化作业设计”的相关内容,这让学员对项目化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了新的方向。学员们还就“项目化学习”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邹老师觉得有关项目化学习注重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真正思考,真实学习。
(3)教研组作业设计教研
11月11日到12月1日之间,瓯越小学各教研组围绕“作业设计”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技能科组织各位老师进行了“双减”各学科作业设计的现状分享讨论。
数学组开展了“双减”背景下,项目化作业的思考。活动先从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微视频的学习引入,接着老师们开展了前期申请的“项目化设计”的讨论环节,各年段老师针对项目化作业的发表了看法与思考。
语文低段教研组组员们在活动上讨论“双减”政策实行以来,自己在教学中碰到困惑,并提出自己改进措施,以及自己进行项目化作业的成果展示。
语文中段教研组以单志明老师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设计为切入点,讲述了统编小学语文练习设计的新思路。细数班级作业反馈中现存问题,找到中年级段学生在自主作业方面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明确自主作业质量普遍不高的症结所在;讨论接下去素养作业优化方向。
语文高段教研组先观看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鸿飞做《“双减”下的语文作业和教学》的专题讲座。五六年级语文老师针对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引导同学们在阅读四大古典名著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技巧。实现教材阅读的目标成为了我们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核心。
(4)项目组的作业设计教研
9月30日,校本项目化模式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瓯越小学为各个办公室进行了赠送书籍,并布置了后续项目化作业设计的任务。本着“人人参与”原则,老师们投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自发的组成了项目小组,有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跨年级开展,有以年级段为单位跨学科开展……以项目组为单位,老师们围绕“项目化学习”开展了学习、交流、展示活动。
(5)个人学习作业设计教研
11月份,瓯越小学府东校区聚焦区域、学校作业管理和设计,通过理论架构、案例剖析和互动交流,分享浙江教育人对区域课程改革、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的理论架构、制度设计、实践创新,探讨优化作业改革的机制和保障。
分年级组,分段线上学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推出““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确保每一节课有人听),做好笔记,为线下分享探讨做好准备。教师结合年级特点,以及各班级作业情况,一起探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布置作业内容,分享近期作业设计经验。
3.以多渠道方式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梯队的成型
瓯越小学围绕“校本自培”的主要模式,以分层培养的形式,形成教师梯队建设。根据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水平、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发展状态,将老师进行梯队细分,分层培养,梯队建设。
(1)以传帮带的方式,推动教师成长
2021年9月10日,瓯越小学开展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落实好学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一带一”工作,为每一位新教师落实一位骨干带教师傅,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跟踪性的听课、评课等带教制度,促进初职青年教师快速、全面成长,达到三年后能独挡一面的目标,同时推动骨干教师的自我成长。
(2)以素养提升工程形式,指导教师成长
2020年9月,瓯越小学建立四个素养提升小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学科素养水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尽可能地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做到让这些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3)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引领教师成长
2021年9月,瓯越小学成立六个学校名师工作室,借助学校自身优质资源,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由我校骨干教师领衔,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学科知识宽厚,教学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校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聚焦课堂,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教师出成果
2020年,瓯越小学有四名教师参加了浙江省林海津名班主任工作室,有三位老师参加了市里的体育、英语和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五名老师参加了区不同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名师资源带教指导。在定期的学习活动中,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①以项目化模式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0学年和2021学年分别以“立足真实课堂,促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和“基于作业设计的项目化实施与评价的专题研修”为主题,开展系列化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②以多维教研模式开展专项培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为了优化“校本”培训的设计安排,学校从多维设计构建了分学科专家引领教研、工作室专项教研、学科组教研、项目组教研和个人学习教研等五种类型的教研模式,让教研促进提升。
③以多渠道方式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梯队的成型。
瓯越小学围绕“校本自培”的主要模式,以分层培养的形式,形成教师梯队建设。根据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水平、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发展状态,将老师进行梯队细分,分层培养,梯队建设。打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素养提升小组、骨干培训班、名师工作室等不同渠道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培养,成为骨干教师。
七、成绩斐然收获硕果累累
经过现场汇报、材料审核等层层量化标准考核,学校被评为2020学年鹿城区校本培训优秀校;集团体育大组、数学大组与道德与法治大组分别获得了鹿城区先进教研组,体育教研组被评为“温州市先进教研组”。
本学期,陈冬琴、倪晨仁、戴凡岭获市第六届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的称号;林渊丹、缪欣、李晓双、叶甜甜、金芳芳获鹿城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的称号;近50位老师在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戴莉丹等3人获区三坛称号,叶甜甜等4人在区优质课获二三等奖,胡欢自、陈智慧等13人次在市区新常规新设计获奖。张心笛、王思瑶、曹方舟等6人在2020年新教师“教育叙事”评比中获二三等奖。
文:朱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