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同课异构研“高效”,数学“异彩”各自扬 十月,微光漾暖意,丹心泛涟漪,撷冬阳同行,温二中和温二十三中的数学组老师们于2021年10月28日下午齐聚一堂,围绕“提升简约高效课堂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的主题,展开对《圆周角的复习》的课堂探讨研学。 
首先温二中的朱晶晶老师在九2班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圆周角复习。朱老师的课堂环节清晰合理,利用点D的运动将本节课的三个环节形成串联,每一个环节的题目都源自于书本或者作业本,同时最后一个题目更是2021鹿城区一模卷题目的改编,对于每个题目都有朱老师自己的独到理解。课堂的设计从题目的特殊点入手发现一般性的性质,同时运用一般性的性质解决特殊类型的问题。同时在课堂呈现中,对于学生有能力的题目,朱老师敢于大胆放手,学而有困,则给予及时的点拨,同时善于总结解决题目的方法以及归纳同类型题目辅助线的做法。整个课堂活力踏实,是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无独有偶,温二十三中的金敏老师也以补全圆上点为切入点展开了圆周角的复习。金老师根据学情的改变,及时灵活调整了教学的内容,体现了一位老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素养。环节的设计,采用了教学中学生不擅长做的题进行设计,从一道简单的补全图形引入,再到分类讨论,从一题多解到多题归一,从发散思维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做到了以生为本的高效复习。 

课后,由双方学校的上课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和课后反思进行了阐述,温二中的吴盈盈老师和温二十三中的郑奔奔老师分别对朱晶晶老师和金敏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最后,温二中的刘如容老师带来了《提升简约高效课堂下问题解决能力》的微讲座,刘老师从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和帮助学生发现题目中的基本模型等方面出发,结合今天开课老师的内容和平时教学中学生遇到的练习作为案例举例,浅谈了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问题解决思想。 
最后,潘巧亮副校长对老师们积极参与和认真付出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并提了几点建议,要求老师们以常态课的理念上好九年级的课,要追求高效高质,不花式作秀,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同课异构彰显教师育人匠心,联合主题教研促进课堂的减负增效,两校的老师们直面“双减”,同学习共提升,思维深度碰撞,齐力打造高效课堂,在场老师收获满满干货。 社会:“双减”引深思 教研明方向 2021年10月29日,温二中和温二十三中举办了“时政教学下学生解题能力的的提升”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温二中的王名扬老师和温二十三中的黄艳艳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坚持改革开放》。 
首先,温二中的王名扬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改革开放,从龙港市的发展历程为线索组织学生思考讨论“龙港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结合《温州改革开放大事记》分析龙岗发展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后以小见大通过材料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在哪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改革开放的作用),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所以黄艳艳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整本书的框架,本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出发,落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黄艳艳老师通过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改革开放,以“打绳米面老店”的发家轨迹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杨勇(打绳米面店第三代)发家致富的原因。然后通过中国的发展数据,小组合作分析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让同学们真正意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课后,由双方的学校教师分别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最后是温二中的陈琴琴老师进行了《项目化学习——关键问题》讲座,为大家带来了项目化学习的新认知。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有匪君子,切磋琢磨。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响应“双减”政策,共促教堂效度 温州二中和温州二十三中的语文组老师们于2021年10月22日齐聚一堂,围绕语文“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的综合能力”主题,展开对《三国演义》的课堂探讨研学。 
首先二中王惜时老师围绕“英雄泪”,引导学生关注刘备与曹操两位英雄的多次落泪,对其落泪的场合、对象、缘由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两者对亲人、部下、天下苍生的态度以及对应的主君形象。最后介入历史上的主君形象作比较,引导学生知晓罗贯中推崇仁德之君的用意。 
无独有偶,二十三中朱松秋老师也选择了曹操作为课堂的教读对象,抓住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回目特点,从称谓入手,借助批注聚焦曹操的细节描写,带领学生走近曹操。同时比对分析刘备的哭,与曹操的笑做对比。最后总结归纳比较同类人物的比点,继续拓宽学生课后的思考角度。  课后,由双方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说课,其余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并由二中张丽慧老师为大家带来微讲座,张老师活力满满,为大家带来对项目化教学的新认识。 英语:联合教研话“双减”,评课切磋促成长 10月22日下午,由温州二中和温二十三中联合举办的“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听后活动设计”中,二中的郑若群老师和二十三中的吴丹银老师分别带来了两节非常精彩的同课异构—《Module 6 unit 1》。 
郑老师创设了情境,在听力之前融入了词汇教学,整合自己已有的词汇进行输出,为小听力扫清了词汇障碍。在听力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听力技巧的有效指导,并在听后操练语法,巩固本课重点内容。在讨论环节中, 老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If you have too much homework , what should you do?”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并在建议中操练了句型。在最后总结中,郑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子,“When God give you a problem, he also give you a ______”,学生们都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这不仅是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更是思维品质的提升。 
吴老师的课以微信中的表情包导入,引出学生和家长对整个表情有不同的理解,从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家长对于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小听力中,以worry和solution为话题开展活动。随后,在Round Talk中操练本课重点句型。在大听力中,以advice和result为线索,最后得出在日常生活中plan和attitude重要性,这也是对学生情感方面的一个提升。  课后,柯佳和杨琪老师对前面两位上课的老师进行了评课。柯老师指出,郑老师的课在指导学生听力方法上做到了主旨和细节并存。杨琪老师则认为,吴老师的课做到了“深度化的文本解读,可视化的内容表达和无声化的价值引领。”孙如媛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 
杨玲双老师带来微讲座《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分享和思考》。她认为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读者意识、逻辑表达以及诊断性评价。 
最后,潘巧亮副校长要求老师要以常态化的理念上好九年级的课堂教学,追求 高质量,不要开花式、作秀式,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同课异构展教师风采,显育人匠心。本次活动为老师们在互相学习、同侪互助、共同提升方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度的碰撞,对如何具体落实双减政策、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起到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效果,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