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听课视角的教学重设计
——鹿城区朱曼名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

 小课堂,大智慧,新理念。9月4日上午,朱曼名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在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四楼会议室举行。在本期活动中,特邀请了瓯海区信息技术教研员黄菊敏老师就如何基于听课视角实现教学重设计现身说法,给学员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理念、新方法、新探索、新收获。

 

 老师以育英蒲州学校的刘丽敏《大数据的应用》一课为例开篇,提出这节课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实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实现的教学过程是什么?达到的效果是什么?继而从方向(设计理念)、主线(设计脉络)、情境(真实情境)、角色(学生认知)等环节与学员展开探讨。

一、方向(设计理念)

大概念导向下的单元统整设计、PBL(项目化教学)两者有何区别?学员们分组进行激烈讨论,在朱老师引导下得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基于活动的教学最终获得单一答案,项目学习是在环境中解决一定的开放式问题。借助垃圾分类方案,提炼项目阶段可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认识、体验、实践、总结中完成项目化创作。

二、主线(设计脉络)

借助XMind等思维导图软件,清晰地展示教学脉络。以完善《大数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例,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大数据在疫情中的应用,第二步是设计环节:从商场出示健康码到解密二维码,再结合出游要如何应用大数据?涉及吃、穿、住、行……揭秘大数据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情境(真实情境)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创造的源泉。老师出示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室灯光改造》课例,邀请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如考虑到学生习惯培养、学校经费问题,转换为家庭使用更贴近现实生活。

四、角色(学生认知)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基于学生认知、学生能力、学生需求、学生发展。不能为了技术而教学技术,要扎实前期铺垫。在探究解决问题及成果归纳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用方法指导操作。


老师强调,一节优质课的诞生需要我们不仅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我们在对教材有深入了解之下对课程进行再设计的能力。只有将信息素养的理念内化于心,不断从“教”和“学”的角度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能让每一节课悦己悦生。



                                                                                                通讯员:张婵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