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动态
首页
> 校本研修 > 活动动态 > 初中动态

【温州市第二中学】立足项目化教研,聚焦“双减”课堂实效——记温州二中&温二十三中“青科体”暨“初小教育共同体”主题活动

作者:蔡丽素     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量:

为增加教研氛围,落实教学新常规,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结合我校“学科项目化”教研行动方案,聚焦“双减”政策,学为中心,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实效,温州二中&温二十三中“青科体”于12月23-24日举行语、数、英、科、体5门学科的项目化主题教研活动。校级领导、全体中层行政和一线教师,结对学校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百里路小学与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部分教师参与其中。

【金箍下的成长——《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赵鸿儒

温州市第二中学的赵鸿儒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整本书阅读课。本堂阅读课由三个活动任务贯穿。在任务一中,赵老师以二中电影协会准备开设抖音账号为情境,邀请学生为《狗十三》电影剪辑片段撰写讲解词并配音。并通过对讲解词的分析点评,提出本堂课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看待惩戒式教育在成长历程中的作用?”紧接着赵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了人物二的学习,二中抖音账号想要以惩戒式教育视角和三段式对比的方式拍摄一部以孙悟空为成长主线的电影,总导演发布了演员招贤令,由学生分小组组成八支不同的制作团队,为电影主要故事情节选择聚焦章节,确定特写视角(孙悟空、唐僧的言语与动作)。面试以:演员试戏、导演“说戏”,助力板书的形式进行。在任务三中,赵老师聚焦于本堂课的核心观点“惩戒式教育”展开,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究惩戒式教育。在课堂的最后,赵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请结合《西游记》、《狗十三》和自身经历,给你的父母写一段话表达你希望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老人与海》——寻找生命的姿态】张思文

这节老人与海的整本书阅读课由二十三中张思文老师为我们带来。在课前,张思文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但和学生一起完成了《老人与海》的整本书阅读,还细致的为学生制作了《老人与海》课前阅读任务单。在课前阅读任务单中,学生需要从主人公、愿望、阻碍、努力、结果等多个角度归纳概括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梳理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整理老人在海上经历的五次搏斗场景。在课堂上,张思文老师的教学仅仅围绕着这五次搏斗展开,在指引学生关注独白的前提下别出心裁地用情绪折线图贯穿了整本名著。从情绪折线图中,学生不仅对《老人与海》的情节有了清晰的把握,并且对老人的人物形象和他勃勃的生命姿态有了新的感悟。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堂课】潘巧亮

在教师们说课研课之前,温州市第二中学潘巧亮校长基于今天的上课情况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他用自身经历激励 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堂课,上完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不是结束,而是教师教研的开始,通过对这一堂公开课的复盘,教师可以从中拓展延伸案例,教案,课例,教育叙事,论文等各式各样的教研。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入挖掘,一位教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成长起来。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怎么上】黄丽双

在说课研课环节,黄丽双老师着重与我们探讨了整本书阅读课中的推进课的上法。黄老师提出了三个角度的观点。一、在我们上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课时要确定范围,做到局部完整,强调局部与 整体之间的关系。二、选点切入要主要做到清晰新颖,有独到的思考。三、在活动组织时,不要盲目选择提问式推进,而是利用别开生面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找到阅读与思考的乐趣。

【像树一样生长——评张思文老师《老人与海》】应文琦

应老师同样也从三个角度对张思文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一、立得足:整本书阅读课首先应该立足课标与学情,确定整堂课的母题,依据难点层层攻克。二、长得盛:要带领学生从阅读一个本书走向阅读一位作家的书,从理解一个人物形象走向理解人物群像,从一本书的背景走向时代背景,通过将书越读越厚的方式做到从一类走向各类。三、扎得深: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从文本走向生活,体会经典名著的生命力。正如余党绪老师所说:“就像大江大河引你去看大海的风采”。


数学


 观课

七年级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养成简明教学目标下的深度思维习惯。由我校的蔡慧敏老师在海坦校区的微格教师为大家呈现“6.3线段的长短比较”一课。课堂从游戏引入,在课堂中设计了讨论、实验等情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最后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是八年级的教学活动,主题是掌握简化教学过程下的解题计较方法。由二十三中学的詹涵静老师为大家呈现“一次函数的应用——面积问题”一课。课堂从最简单的面积问题入手,逐步深化、拓展,探讨了面积问题的多种解法,不仅让学生懂题,更是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能。

评课

课后,我校的王梓窈老师对七年级的课做了独到的点评。指出课堂中的设计的游戏、讨论以及实验均符合学情,对题目的改编的串联也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另外二十三中的赖泱泱老师也对八年级的课做了点评,认为这节课的细节非常到位,并且执教老师也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能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讲座

观评课后,我校的郑雪莲老师“以课外之工,成就课堂之功”为题,做了讲座。郑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并与我们分享了在自己教学生涯中积累的优秀案例,突出了备课对激发学生热情、发散学生思维、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价值。之后,张于炎老师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一次教学灵感:三枚硬币的故事,再次重现了当时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不会到会,最后升华到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这场讲座接地气、有高度,让与会老师都受益匪浅。


座谈会


讲座之后,百里路小学的应副校长和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程副校长就本次的教研活动表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中小衔接合作活动,通过小学与中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和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衔接更加流畅。

最后,我校的潘巧亮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两位执教老师的教学过程和两位评课老师评课过程表示了肯定,并鼓励各位新教师多参赛,多写案例、论文,分享自己在论文撰写上的心得与技巧。

本次教研活动立足“双减”政策大背景,不仅深化了教师对项目化教学的理解,更从实践层面提升了课堂实效,推动了教科研水平的发展。

 


英语

英语组学科教研活动以“基于主题引领的听说、阅读课设计”为主线,分为听课、评课及导师引领提升三个环节。

听课 

活动伊始,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陈佩茹老师带来了七上M9U1的听说课。陈佩茹老师以视频导入,创设了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春节”情境,从春节前的准备入手,逐步深入,激发思维,激活课堂。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既注重目标句型的操练,也注重引导使用猜测等策略让学生进行听前的预热。在听中环节,陈老师设置的任务由易到难,对文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进行恰当的输入。听后环节,陈老师巧用Mini Play,寓学于演,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进行了较高质量的输出。

 

温州市第二中学的杨聪聪老师接着上了一节同以“春节”为话题的阅读课。在导入环节,杨聪聪老师巧用简笔画,将春节的一系列活动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黑板上,调动了课堂氛围,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读中环节,杨聪聪老师则以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并设置了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层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升华了情感态度。在读后环节,杨老师设置了以“元宵节”为话题的写作任务,强化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并使用checklist实现“教--评”一致性,整个课堂得到较好的落实。


 评课

课后,来自温州市第二十三中的刘净老师和来自温州市第二中学的吴盈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

刘净老师认为,陈佩茹老师的课首先确定了主题意义,在基于教材的原则上,恰当地设计了一个小听力,使整个听力环节层层递进。另外,本课还设置了真实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十分注重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运用中。

吴盈老师则提到,杨聪聪老师的课体现了三大亮点:贯穿式语言教学、渐进式文本挖掘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杨老师不仅注重对词、句、篇章的教学,也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及对细节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无论是板书还是教学内容设计,都给了学生最真实的文化体验。

听评课过后,温州市第二中学潘巧亮副校长对两个环节进行了点评。

潘校指出,本次活动既是本校“项目化”主题教研活动,也是我校与温二十三中、百里路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共同体活动,起到“三位一体”的作用,意义非凡。同时,潘校对参会老师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老师基于学情,把好的教学手段、方法及教材处理方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特别是利用好实践经验,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复习做准备。二是希望与会老师能够把“实践”转化为“理论”,积极撰写案例和教科研论文,将本次活动进行延申,发挥一举多得的功能。

导师引领提升

活动的最后,温州市第二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孙如媛老师开展了以“基于教学目标 落实课堂教--评一体化”为题的讲座。

首先,孙如媛老师基于课程标准,呈现“了教--评”的定义,并探讨了实现“教--评”一致性的过程中需解决的四个问题: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和一致性问题。此后,孙如媛老师以七上《Spring Fesitival》、《Animals》及八上《Accident》三个模块的典型教学设计为例,向参会老师分析了“教--评”一致性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要素,即为什么教、教/学什么、谁在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教学、学会了什么等。通过教学设计呈现及我校项目化作业成果展示,参会老师对如何通过教学目标设置来落实“教--评”一致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科学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由二中吴孙泽老师带来《4.7升华和凝华》的课堂展示。吴老师通过对实验精心设计,罗列数据让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充分体现基于实验导学的课堂设计理念。

第二节课由二十三中曾秀桃老师带来《4.6汽化与液化(2)》的课堂展示。曾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实验,让学生自主展开水沸腾的实验观察,并以液体沸腾展开探秘家用酿酒机的项目化学习。

 

精彩点评

随后二中陈蓓蓓老师以《实验导学打造高效课堂》为题对吴老师的课展开精彩评课。陈蓓蓓老师基于证据做出评价,认为演示实验要设置疑惑,让学生提出改进实验评价;设计实验要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解释生活现象。

 

二十三中李冬婷老师对曾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独到的观点分享。她认为日常教学中能体现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是一个老师教学智慧的标志。本节课以沸腾为核心概念,对家用酿酒进行为项目化设计,其设计理念与新课堂改革高度契合。

 

主题讲座

评课交流后,由温州市第二中学蔡丽素老师做《优化科学作业》的实验导学的主题讲座。蔡老师提出要利用课本原有实验或者设计拓展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的任务。她通过十余个实验导学的案例,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方面调节学生的对科学的兴趣。基于生活的现象开发实验,正是初中科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核心素养目标。

 最后,浙江省先进教研组组长林宏达老师对2节课做出总结发言:核心素养下的实验导学突出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设计实验通过任务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分析和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日常教学教学中融合项目化学习,理念新颖,设计有新意,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大帮助。林组长殷切希望日后学校交流能形成区域化合作,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体育


为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2021年12月23日上午在体育青科体导师舒爱荣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以“立足项目化教研,聚焦“双减”课堂实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二十三中的胡林立老师和我校的陈玲玲老师均呈现以“蹲踞式跳远技术方法”为内容的课例,课中两位老师利用节奏提示语、不同高度、远度的障碍物和悬挂的标志物解决本课次的重点,练习中让学生体会与探究助跑与起跳在跳远技术当中的作用。


课后针对课例进行了研讨交流,由二十三中的陈杨老师和我校的陈柏浩老师对两节课依照常态课的“七个基本要求”进行点评,然后由我校的上官梦梦老师对蹲踞式跳远技术单元设计进行解读。最后导师舒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三个“有效”,激励年轻老师快速成长。

如果说这是一次教研活动,不如说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实践的展示、教育情感的交融!

本次教研活动立足“双减”政策大背景,不仅深化了教师对“学科项目化”研究的理解,更是从实践层面提升了课堂实效,推动了科研水平的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