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高效课堂,2021年11月17日,我们有幸邀请到鹿城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杜丽丽和周晓林两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教学。本次活动是仰义二小“耕耘杯”课堂教学评比数学专场,数学组老师共分成2个大组进行上课和评课,新-熟教师搭配,全体参赛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钻研,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
周蒙蒙老师的《口算除法》从学校的特色足球活动引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孩子用画图,文字等方式表示80÷20的口算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然后在计数器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孩子深刻理解算理。结合实际情景让孩子深刻理解估算的意义,同时有效地感受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林晓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认识》。这是一节概念课,所以林老师整节课就围绕着关键问题“这个百分数的在句子中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展开。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到百分数的意义,再到不停的辨析判断,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百分数在句子中的意义。
接着,由项莎莎老师展示四年级上册的《沏茶问题》。项老师先创设了沏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要想方案合理省时,要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注意能同时做的要同时做”,并且体会流程图的优势。然后通过生活问题,巩固流程图的画法。最后,呈现生活、学习中优化的例子,丰富了优化的内涵。项老师的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辨析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林奇霖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林老师通过三大环节:认识钟面、理解过一小时、掌握整时的概念,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提升为数学的概念。他还巧妙地将课堂与几何画板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现了钟表转一圈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钟表的运动。林老师非常注重一年级的课堂管理,将课堂活动进行得张驰有度。
李佳佳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的《倍的认识》。李老师从比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数量关系入手,利用各种不同的表征,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内涵。“倍王国”的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深入浅出,充分认识“倍”。整堂课一气呵成、条理清楚、重难点把握精确。课堂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孩子们个个思维活跃,积极探索,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钱旸洋老师带来了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周长》。钱老师注重生本教学,课中所运用的素材全部来源于课堂前侧。通过深挖素材,灵活运用几何画板将素材重组,使得学生从多角度、深刻地体会“周长”,理解“周长”概念。这堂课的设计整体感很强,由“线段长度”联系“边线长度”,再到最后“周长”的引入,环节层层递进,从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随后,两位专家与数学组教师一起做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各位赛课教师的精心准备,同时也从教学细节的处理、教材的深入研读及整体把握教材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周晓林老师指出要从单元整体视角下观察,设计关键问题时要从读教材中提炼关键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此外,杜丽丽老师还对3位新老师的成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平时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注意多关注学生,课后要进行及时反思,扎实基本功。
“教”艺无涯,“研”无止境,专家们独树一帜的点评让老师们收获颇丰。本次“耕耘杯”赛课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展示教师风采的同时,也为新-熟教师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仰义二小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