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研思凝曜】由问转思,探索课堂思维发展新路径 ——记温州市市府路小学潘旸名师工作站第35次活动

作者:潘旸 发布时间:2021.11.18 浏览量:

  迎着“双减”清风,为让课堂提问切实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温州市市府路小学潘旸名师工作站、温州市张坚鸥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研讨方法,在课堂里高效学习。工作室张坚鸥老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特级教师何必钻老师亲临指导,工作室成员、市府路小学、光明小学的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生动的课堂是本次活动最美的风景。上午,首先由潘旸名师工作站的三位老师呈现《快乐读书吧》的精彩课堂。市府路小学的刘丹丹老师带来一年级课堂《和大人一起读》。学生们跟随着喜爱阅读的学习伙伴“聪聪”踏上阅读之旅,和聪聪来到图书馆找书,共同阅读,掌握自主阅读方法,与伙伴共享师生共读、自主阅读、同伴共读、亲子阅读的收获与快乐。刘老师为学生们营造舒适、轻松的沉浸式课堂阅读环境,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接下来,由温州市上陡门小学的陈婉玮老师呈现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陈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探索《孤独的小螃蟹》,发现隐藏在书籍的封面、目录、标题背后的阅读宝藏,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体验小作家的乐趣,构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学生们在猜故事情节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三堂课,由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王银银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快乐读书吧》。王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稻草人》这三本童话书籍中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品读、角色体验、分享阅读感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体悟童话的多种风格特点,一步步走进趣味盎然的童话世界。

第四节,由张坚鸥名师工作室,温州市双屿小学的陈文文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陈老师紧扣单元主题,以关键词句为教学起点,带领学生明确课文的选材特点,掌握从多方面、有顺序地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的写作方法,并辅以写作练习让学习方法落地,课堂学习扎实高效。

下午第一节课由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林碧老师执教《大自然的声音》。林老师引领学生品读语言,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林老师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

第二节课由温州市实验小学倪然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倪老师执教的《朱德的扁担》扎实、细腻、有效,倪老师对文中生字的教学设计,随文识字,将生字教学穿插在课文中,落实了低段的阅读教学,把识字、写字、朗读、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倪老师不仅通过随文识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运用集中识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多种形式的朗读,真真切切做到了训练无痕,润物细无声。

两堂课让在座的听课老师思绪飞扬,受益匪浅。评课环节,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必钻老师就《朱德的扁担》一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教学红色主题的课文,需要注意三种关系:一、红色人文和课文理解的关系;二、内容理解和思维发展的关系;三、语言发展和情节分析的关系。红色主题的课文不仅仅需要关注红色主题,还得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最后,何特带来题为《双减语境中课堂提问的维度与效度》的讲座。他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问题促进活动的深化推进,通过活动引发问题的深入思考,并链接“提问的类型与思维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课例为在场老师答疑解惑。何特通过丰富的课例,介绍了当今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提问的类型与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问题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提出,课堂问题应该体现语文思维,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何特充分讲解了指向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六种不同阅读能力的问题类型,引导在场语文教师们根据阅读能力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对整理出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点评。让问题驱动思考,让思考促发阅读力生长。让学生在提问中提升思维,在活动中促进思考,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一个出口成章的人,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体现了我们语文教研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与有效落实,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我们还要不断携手探寻。发展未有穷期,我们任重道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