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问题,深化项目学习

聚焦关键问题,深化项目学习

                                                      ————记陈慧诚名师工作室第11次活动

推进“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深入探索学科项目化学习路径,2021年10月21日,陈慧诚名师工作室第11次活动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大学课程与学习科学系何珊云教授,就《项目化学习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何教授从解读双减政策开始,提出关注教育本质,回归健康教育生态的减负提质理念,并就项目化学习的价值、学习历程、实践深化和实践策略四个维度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对于项目化的学习价值,何教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项目化的前世今生,从百余年前美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到关注核心素养,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指出通过学习方式变革,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好地胜任现实和未来,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价值。

          

    其次,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学习历程,何教授先破后立,阐释项目化学习类似经历“爬坑”的过程,学生从当前水平引发认知冲突,通过问题解决、自我建构,进而迁移运用,从已有水平走向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提出真实复杂情境中的劣构问题,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合作问题解决,并判断学生是否学习及达到的程度。由此,她提供了项目化学习三个视角的理解:课程视角下内容的重整,学习视角下学习的优化,评价视角下评价的改革,引发学员对项目化学习的深度思考。

随后,何教授说明了项目化学习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并根据学科整合的程度对项目区分了不同的项目类型,介绍了项目学习的元素,以关键性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和七个构成部分,为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深化指明了方向。

最后,何教授提出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的框架,从驱动型问题、精准性评价、探究性过程、认知性合作、镶嵌性技术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驱动型问题要有指向性、综合性、真实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评价的设计依据是学习目标;探究性过程包括思维型支架、任务型支架、文化型支架、资源型支架;项目化学习过程本质上也是“合作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带着许多问题而来,带着更多的思考回到课堂教学中去,相信通过项目式学习将助推轻负高质课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