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鹿城区叶茂恒名师工作室第四次活动
莫需枉费移力,亦得中流自在行

       2021年9月30日,为探索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发挥名师的辐射效应,徐丹阳、朱新余、白云生、南赛月、叶茂恒名师工作室在温州市第四中学举行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创设简约灵动的课堂”为研讨主题,得到了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叶文胜副院长与鹿城区教育局武连春书记的高度重视。

       活动伊始,来自南赛月名师工作室,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的金麒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以等边三角形为背景的图形探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出今天的主角,他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勒洛三角形”并提问“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图形?”随后他就象变戏法似的从最基本的图形——等边三角形入手,随着平移、位似、旋转等变化换从而产生新的图形、新的边、新的角,新的位置关系,进而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它们会产生哪些新的结论?”“原来的结论随着各种变换会不会发生改变?”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在思考中体会研究问题本质的方法。金老师用简约的图形,简约的操作,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随后,叶茂恒名师工作室中来自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滕轲玮老师进行了《4.5三角形的中位线》的试课。滕老师从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操作入手,给出中位线的概念。紧接着,她抓住两个维度“数量”、“位置”,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测、证明习得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过程中她既注重“一题多解”,又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她带领学生感悟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并在下一环节——探究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产生的结论时,让学生再次实践这一步骤,领悟探究的趣味。小结时,滕老师还向学生简介中外数学史上各种三角形中位线的证明方法,从而丰富孩子们的数学素养。本节课自然流畅,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数学的灵动与奥妙。

       来自朱新余名师工作室,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童宗雨老师带来的试课《折之痕》预示上半场课堂展示进入尾声。童老师让每位学生同学借助“6、8、10”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去折三角形中常见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从而解决几何中最基本的求“线段长度”的问题。童老师借助几何画板模拟学生现场折高线、角平分线、中线的情况,用学生折出来的素材探究求解折痕长度的方法。童老师幽默风趣,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他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之中,等面积法、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内涵悄然渗透进课堂,数学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童老师用一个活动贯穿一节课,总结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恰让本节课真正落到实处。

       课后穿着一身红裙子的徐丹阳老师带来精彩讲座《创设简约而灵动的数学课堂之策略》。她从网红打卡点——新西兰的翠柳开始,诣在告诉我们“合适的才是自然的”,这和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灵动”不谋而合。“灵动”蕴含着“教无定法”——教师对教学的深刻理解;蕴含着“知识的鲜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然呈现;更蕴含着“闪光的想法”——学生对数学思想及数学素养的形成。接着她对上午的三节课均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娓娓道来如何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自然就是最好的”,这一理念令听课老师恍然大悟,深表折服。

      下午的第一节课,白云生名师工作室的四中教研组长郑志远老师演绎了《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郑老师用一题执教一课,由浅入深,用一系列的问题带领学生挖掘二次函数图像背后隐藏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郑老师逐步添加条件,并让图形中的点动态化,通过指导学生画图,让学生体会到整个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分类问题和动静结合。整堂课,郑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进行了合理性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怎么来的;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郑老师都追根究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本质;最终让每个孩子在本课得到了思维的提升。同时,让学生发现方程与函数的应用价值,培养几何直观和数学建模能力。

      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来自徐丹阳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温州市第二中学朱晶晶老师的试课《5.1矩形》。声音优美,教态自然的朱老师通过巧妙的构思设计,让学生拼摆两个全等三角形纸片引入矩形概念,类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思路,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四个方面分析矩形的“共性”与“特性”。在例题分析中,朱老师概括出矩形对角线的夹角决定了矩形的形状,再确定矩形一边的长度还可以确定矩形的大小。紧接着朱老师进行了变式,对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引发的结论进行了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确定而确定,即几何图形中隐含了函数关系。

       温州市第二中学的张于炎老师的“客串”,《简约于形式,深刻扣本质》让下午的活动进入新的高潮。张老师的绝技就是抛开现象看本质,诣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听懂会做,提高信心。他肯定了郑老师讨论问题的存在性这一做法,一堂课中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同时他也欣赏朱老师不忘给出从学生角度出发令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引入。结合今天活动的课堂展示,张老师侃侃而谈自己的感受与教学心得,分享了他的教学设计片段。这些简约的设计,终点都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使得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简约成就高效,灵动才是数学。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每个老师都收获良多,为了让这次的培训更有实效,导师徐丹阳、朱新余、白云生、南赛月、叶茂恒分别组织学员们进行工作室内部讨论,众老师交流欣赏着今日所观的奇崛“冰山”,也惊叹于“冰山”下隐隐绰绰的“庞然大物”,简约的课堂完全不失于灵动与巧妙,确实是“莫需枉费移力,亦得中流自在行”。最后,导师们也对学员们提出期望——将这些感想、感悟化成实际行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课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