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大课程背景下思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主题教研活动在南浦实验辅助楼一楼教室进行。活动分为两部分内容:上午分别由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陈自然老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学院路分校)潘圆圆老师、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程鑫老师带来三节展示课,下午则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评课交流,并由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李冰老师作主题讲座,鹿城区教研员蔡永老师作活动总结。
陈自然《认识国家总体安全观》
上午第一节是由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陈自然老师带来八上《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陈老师采用“核”作为主题话题,通过“一朵蘑菇云”、“一座核电站”、“一丝丝担忧”三个环节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设置“核能利用的利与弊”的两难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潘圆圆 《感受生命的意义》
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学院路分校)潘圆圆老师带来七上《感受生命的意义》。潘老师以“生命的选择”为主题,选取李文亮的抉择、温州银泰的关与开、中国政府的防疫抉择等案例,带领学生探究了由个人到国家,再由国家到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明确什么样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对生命敬畏和负责的。
程鑫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节课是由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程鑫老师带来的九上道法复习课《做守法的公民》。程老师先出示课程目标,然后通过表格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最后通过“网络暴力”等具体案例引起学生共鸣,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下午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评课交流,南浦实验李冰老师作主题报告和鹿城区教研员蔡永老师作总结报告。
第一个环节是三个小组代表分别针对三位老师的展示课作评课说明,有效总结了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的优点与亮点,另一方面集思广益,查漏补缺,通过观摩课堂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第二个环节是南浦实验李冰老师作《思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的主题讲座。李老师以“慎思明辨”为引,指出思辨是一种思维方式,并强调,思辨课堂应当有情境性体验、思辨性议题、合作性探究三大样态要素,并以三位上课的老师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三大样态要素的内涵,提出“思辨”不是“争辩”,要求老师在思辨课堂中不仅需要扮演引导者,也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李老师以南浦实验马凯斯老师和陈蕾如老师对魏晋南北朝政治的不同处理为例,指出“创设情境”的必要性和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随后播放微课获奖作品,让大家理解教师在思辨课堂中的定位,学会设计思辨问题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后指出在思辨课堂中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还相对薄弱,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活动的最后是鹿城区教研员蔡永老师作活动总结。蔡老师总结到思辨课堂应当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注意课堂问题量的设计,问题设计应当要考虑到学生的应答能力,有“思”也要有“辩”,缺一不可。蔡老师对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寄予厚望,希望教师们能突破现状,勇于创新。
本次开展的在“大课程背景下思辨课堂的构建与实践”教研活动,有效地让老师理解在思辨课堂中的定位、思辨问题的设置、以及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老师们可谓是收获满满。
通讯:曹冰冰、林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