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第四次活动——关于“杠杆”的初小衔接教研活动

   2020年5月28日晚,徐洁茹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部分鹿城小学科学老师、杨向群名师工作室学员,龙湾实验中学科学组,温州市第十五中学科学组在钉钉平台展开关于“杠杆”的初小衔接教研活动。

活动开场,杨向群老师简短提出了对此次活动的期望与要求,徐洁茹老师对本次活动主题和汇报老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一位分享的庄海棠老师来自龙湾实验中学。庄老师从课程目标、课堂目标等多方面对比,分析小学与初中“杠杆”课堂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庄老师对两节课堂分别提出看法,提出小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初中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为后续初中学习奠定基础。庄老师指出,未来可以继续探讨如何去寻找并合理设计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有效衔接点,实现教学目标的过度与提升。

   第二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温州市七都小学的周存通老师。周老师对初中《简单机械》一课先做了简要的分析,结合小学教学目标,点出该课之妙。周老师指出,小学对杠杆受力的认知会干扰初中力臂概念形成,而《简单机械》一课从开瓶盖如何省力的问题导入,再以自制教具演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直观突破这一冲突,以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方式引出力臂的概念,过程自然且成功,这种对教材的灵活安排方式值得借鉴。为更好与初中课程衔接,周老师也提出,在小学《杠杆的科学》一课中,可以在总结三种杠杆类型前增设前提条件:杠杆横杆应处于水平静止状态。这既可以为后续教学预留小悬念,也可以消除小学所学内容对初中学习的干扰。

来自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的徐则武老师则从初小科学中杠杆概念对比的角度表达了观点。徐老师首先对两个阶段的“杠杆”概念进行了清晰地整理,再从学习进阶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习进阶理论中关于科学概念理解的发展层级分别是经验、映射、关联、系统、整合,徐老师从这五方面梳理了初小阶段的目标,并做了分析展示。徐老师提出,小学与初中在不同的层级上都存在类似,但由于各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和概念学习进阶需要一定支架,不同层级的要求会存在较大差异。以在小学阶段只介绍“三点”这一目标为例,学生在小学时只对几种常见的力有粗浅认知,难以准确理解力的概念,直到七年级学习理解了力的三要素、点到直线的距离,认知水平有所提升,才达到具备理解力的五要素的水平。徐老师认为小学教学是为初中教学播下种子,初中教学则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当条件。

温州市绣山小学的金王忠老师展示了对初小科学课堂中教学目标达成的比较分析。金老师从两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取了两者的学习目标,结合课堂实录列出了目标达成的方式。在小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抽查练习、师生问答、教师演示等方式高效达成多个学习目标。在初中课堂中,教师通过分析归纳多种工具、师生互动、任务单检测、实践活动等方式有效达成四点学习目标。两节课都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式,达成高效教学,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温州市十五中学的胡亨老师通过一道数学题直观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进阶关系。胡老师对初小阶段杠杆的思维进阶进行了对比,指出小学阶段主要是练习感知思维和形象思维,初中主要是练习抽象思维和高阶思维。胡老师提到,在《简单机械》一课中,由于学生思维还处于小学获得的前认知,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巧妙,但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其实难以理解。基于此,胡老师提出自己的改进想法,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新教具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从“点到点的形象思维”重新建构成“从点到线的抽象思维”,将小学的感知、形象认知转化为初中的抽象、高阶认知。

最后,徐洁茹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徐老师对五位老师的观点都表示了高度认可,也期望每位老师能在不同的角度去延申不同的想法,初中教学中可以对小学学习内容做一些拓展,小学科学老师则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播种子等,以达成良好的衔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