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处室) | 科学组 | 周次 日期 | 11月19日 | 形 式 | 开课研讨评课 |
主 题 | 主题备课讨论 | ||||
负责人 | 张东方 | 记录人 | 陈振锋 | 地 点 | 五楼录播室 |
参加人:全体科学组老师 | 缺席人 | ||||
活动流程: (1)主持人召集组员参加本次研修听课活动; (2)陈巧碧和陈婷婷老师张东方老师周海槐老师四位交流分享《建构思想的运用:空气与氧气第三课时》等阐述设计意图及上课后的感受,大家对课堂进行评价与探讨。
(3)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
温十七中校本研训活动小结
组别(处室) | 科学组 | 周次 日期 | 第11周11月19日 |
活动地点 | 五楼会议室 | 参加人员 | 科学组全体教师 |
主 题 |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主题备课研讨 | ||
活动形式
| 说课及研讨 | ||
活 动 小 结
| 期中考试刚过,今天下午大家齐聚一堂,对如何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主题备课研讨,由陈巧碧和陈婷婷老师张东方老师周海槐老师四位交流分享《建构思想的运用:空气与氧气第三课时》等阐述设计意图及上课后的感受,大家对课堂进行评价与探讨。 周海槐老师带来了八上第一章1.1——1.3的复习课,整堂课以“黑格比”台风和禁渔期结束后渔民捕鱼为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串,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时间独立思考、读图获取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组间质疑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水循环、水的电解及浮力等相关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最后以一个开放式的任务:两杯无色透明液体,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浓盐水,与小组同学讨论,利用浮力的知识,选用合理的器材,进行区分?(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达你的方案)进行结尾,使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提升。 张东方老师带来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的新课教学,整节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液体压强类比思想去认识气体压强的特点,从始至终以寻找大气压存在的证据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证精神和学会求证的方法。以趣味实验激疑作为课的引入:吸走漏斗中的气体,使紧紧扎在漏斗口的橡皮膜凹陷进去,然后以一系列的实验带领学生共同去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如果大气压不存在,饮料能吸进嘴里吗?从而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任务三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系列现象,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网络课堂共享去落实,使城乡学生隔空进行互动,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模拟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惊叹大气压之大!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浓浓的获得感! 最后由组长对期末考核工作进行了布置。并对寒假期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