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想与方法”专题研讨暨徐洁茹名师工作室案例研讨活动
鹿城区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整合:思想与方法”专题研讨活动于2020年12月11日下午在温大附小顺利召开。
第一节课是由温大附小数学教师叶隆隆老师执教《量的变化规律》一课,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出发,引出相关联的量的概念,再从汽车的时间和路程关系,购买书本数量和总价关系中得出量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课是由温大附小科学教师吕建华老师执教《测力计的秘密》一课,从学生上台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三个勾码的重力引入,到研讨不同材料(弹簧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和它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弹簧受到的力除以它伸长的长度稳定在0.25左右,而橡皮筋的商却是不稳定的,从而得出测力计用弹簧制作的测量准确度会更好的结论。
同样来自温大附小的张勤老师做了《数学与科学整合的策略与方法》的主题汇报。列举了数学和科学教材中这两门学科之间有融合点的教材资源分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授课想法和建议。
最后来自鹿城教育研究院的数学教研员周晓林和徐洁茹教研员分别作了课例点评与反思。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案例设计能力,在培训会后,徐洁茹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场以教学案例交流研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在徐洁茹老师的指导下对几位学员提交的案例展开了积极研讨。
学员们分别聆听了韩百超老师的《感受我们的呼吸》、陈诗雨老师的《拱形的力量》、孙琦琦老师的《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叶晶晶老师的《我们的小缆车》、柯益旭老师的《让小车运动起来》、张涵迎老师的《感受空气》和周存通老师的《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教学设计思路,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修改建议。如陈诗雨老师提问说在案例的撰写过程中学生课堂上的一些活动记录单是否可以拍照放进自己的案例中?韩百超老师在对孙琦琦老师关于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是否应该放进自己的研讨中去的疑问中提到在室外摆放的4棵植物在设计时可不可以将向阳的一侧制作的茂密(大)一些,背阳的一侧制作的稀疏(小)一些?等等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
最后徐洁茹老师总结说到自己的一些想法:1、在案例的撰写中应尽可能的精简,将自己设计的活动过程在标题中呈现,让评委老师能一眼看出活动的内容。此外,标题可以起个有创意的名字,再采用副标题的形式书写xxx教学设计;2、要注意案例的书写格式,涉及到的活动环节应经量控制在3个以内,做到清爽干练不繁杂;3、在目标的撰写过程中尽量用核心素养代替老版本的三维目标,将学生的主题地位凸显出来,如通过怎样的活动让学生达到了怎么的目标,而且目标设置应尽可能的简短,应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要落实到位;4、板书的设计中可以采用自己公开课演示过的板书设计照片代替电脑打字排版呈现会有更好的视觉效果。5、反思的撰写过程中应突出自己的亮点,不要只罗列自己遇到的问题。
一次案例的交流,思维迸发;一次思想的碰撞,涤荡心灵。通过这次探讨活动,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在案例设计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愿在未来的日子里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