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通知
首页
> 旧版网站(作废请勿加资料) > 校本培训 > 培训通知

【温五幼】鹿城区校本培训活动过程记录单

作者:冯秋文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量:

鹿城区校本培训活动过程记录单

 

学校:   温州市第五幼儿园    

 

活动主题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班本课程开发的路径依赖

活动时间

2020年9月24

地点

温五幼府东园区会议室

主 讲 人

黄小莲

参加对象

温五幼教师

活动负责人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从课程审议聊起

    作为一线幼儿园教师:1、你对课程审议怎么看2、目前的课程审议能助力班本课程开发吗?3、从班本课程开发的视角,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

一、自上而下的班本课程开发路径

1.1自上而下班本课程开发理论模型:目标模式

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经验目标

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有效组这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课程建设——设计的逻辑思路:培养什么人?(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地域背景要求)怎样培养人?(构建什么样的课程)

1.2自上而下班本课程开发实践路径

   1.2.1从园本走向班本:园本    园区    班本

   1.2.2行动过程:借力课程审议

(1)园级审议:各年段主题的确定与衔接

(2)年级审议:

(3)班级审议:班本化(根据班级实际调整主题内容、实施路径;具体活动设计;具体活动实施的时间安排、场地安排;环境创设)

   1.3基于教材的主题班本开发

     园本化:研读基础教材:找准原有课程逻辑线

             挖掘特色资源:把握课程资源的适宜性

             有效转化活动形式:保留基础课程的完整全面

     班本化(有儿童):关键事件为点(引发班本课程)

                       师幼互动为线(生长班本课程)

                       课程故事为面(记录班本课程)

 

二、自下而上的班本课程开发路径

2.1自下而上班本课程开发理论模型:实践模式

(1)施瓦布主张课程研究应当立足于具体的课程实践状况,从课程实践的各种事实出发,而不是用现在的所谓普遍、科学的课程原理出发。

(2)施瓦布把课程看作一个相互作用,有机的“生态系统”,注重手段、过程和相互理解、相互作用。

(3)施瓦布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虽不能开发、设计课程,但是有权选择课程,并向老师提出质疑,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参与到课程的改造中,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4)施瓦布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种新的运作方式-集体审议

(5)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模式的方法论-行动研究

(6)施瓦布将课程的研究下移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改变了课程只由专家开发的思想,突出了学校、教师、学生等人员开发课程的地位。

(7)实践的艺术。是指施瓦布的实践观带有浓厚的认识论色彩,它基本上是围绕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展开的,实践艺术就是运用理论的艺术,包括修正、调整理论,使抽象理论与实践情境相结合。

 

2.2自下而上班本课程开发实践路径

2.2.1从园本走向班本:班本    园区    园本

2.2.2行动过程:螺旋递进的“计划”

 

2.3自下而上班本课程开发实践案例

2.3.1一个:班本主题开发

(1)主题目标初确定

(2)主题网络图

(3)活动设计

(4)审议反思

 

2.3.2一群:《七彩菜园》班本主题群开发

2.3.3一系列:萧山所前幼儿园《乡`亲》园本课程

 

三、且行且思的班本课程开发路径

3.1且行且思班本课程开发理论模型:过程模式

(1)Rath选择活动的标准: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使儿童涉及实物教具,即真实的物体、材料及人工制品,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能够由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地完成,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儿童在一个新的背景下审查一种观念、一种智力活动的应用,或一个以前研究过的现存问题,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儿童审查一些题目或问题,这些题目或问题是我们社会中的人们一般不去审查的,是典型的被大众传媒所忽略的,则这些活动比其他的活动更有价值。

·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些活动使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冒险”-不是冒生命和肢体之险,而是冒成功与失败之险,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改写、重温及完善他们已经开始的尝试,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2)过程模式的观点

·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过程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教师即研究者”

·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目标”或“总目的”,总目的表述应该是笼统的,有很强的原则性。

(3)过程模式的设计程序

·设计一般目标;

·实施有创造性的活动;

·论述;

·评价活动引起的结果。

 

3.2且行且思班本课程开发实践路径

    3.2.1园本班本并行

3.2.2行动过程: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3.3且行且思班本课程开发实践案例

生成课程、

游戏课程化:游戏故事

 

四、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

4.1班本课程开发基本流程

选择主题    确立主题目标    设计主题网络    设计活动开展线索    设计具体活动

建构主题课程的关键元素:

(1)要关注幼儿生活的空间

(2)要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建构逻辑关系合理的主题网

(4)要用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5)可以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主题课程基本内容的框架:

(1)主题活动背景

(2)主题总目标

(3)主题课程网络框架

(4)环境与资源利用

(5)关键活动

(6)高潮事件和游戏体验活动

主题活动的课程整合:

(1)主题内容的生长点

(2)主题活动的整合点

(3)主题活动的拓展点

4.2班本课程开发渐进模式

点:引发    线:局部改造    主题:全面改造    微课程:积极创新    完整课程:整体构建

主题课程包括:1、主题缘起、2、主题目标、3、实施路径(网络图)、实施建议、4、实施方案(活动意图、参加人员、准备、行径路线、区角、准备的游戏材料)、5、活动呈现:(详细活动;课程故事;活动案例)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黄小莲老师通过了班本课程开发的三种路径为我们做了深入的班本课程介绍,让我们对班本和园本课程有了概念化的理解。现在的我们开展多数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去生成班本课程,老师们以省编教材为拐杖,预设活动,发现孩子的生成点。自下而上则多以幼儿生成为主,基于儿童的立场开展班本活动。听了黄老师的几个案例分享后,我们也对班本有了一些思考: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其实班本课程的开发能立足儿童本位,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很多素养的提升,如:个案追踪、心理案例、游戏故事、视频案例等等都可以从中提取。因此,在实施班本课程中我们需要且行且思,就像黄老师说:学习不是真线的过程,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

新闻速递

黄小莲老师通过了班本课程开发的三种路径为我们做了深入的班本课程介绍,让我们对班本和园本课程有了概念化的理解。现在的我们开展多数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去生成班本课程,老师们以省编教材为拐杖,预设活动,发现孩子的生成点。自下而上则多以幼儿生成为主,基于儿童的立场开展班本活动。黄老师说:学习不是真线的过程,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案的执行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