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首页
> 旧版网站(作废请勿加资料) > 校本培训 > 培训动态

共享 共研 共发展——记温州市南浦小学和泰顺垟溪小学互联网数学教研活动

作者:李约翰     发布时间:2020.10.22     浏览量:

秋高气爽,丹枫迎秋,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20日下午,我校二年级数学教研组以《表内乘法(二)》为例,开展了以“聚焦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且通过互联网连线泰顺垟溪小学,对本次内容一起进行了深度探究和讨论。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单元解读。我校二年级数学组教研组长叶璐璐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表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叶老师认为本单元既是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环节——说课。五位老师依次对不同的课进行了分析。

徐虹侠老师认为,《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的关键问题是:1.联系生活,增强探索欲望。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徐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她让学生利用对七巧板的生活认知,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记忆乘法口诀。

王海静老师认为《8的乘法口诀》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加法→乘法→乘法口诀,另一条是具体的图式→半抽象的乘法算式→抽象的乘法口诀,均是典型的数学化过程。为了让学生亲历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王老师把教材的“仪仗队”这个主题图换成更直观的螃蟹图,利用看螃蟹图填写数轴→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并说意思这样的学习路径,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自主发现和尝试。有效运用知识的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詹赛丹老师设计的《解决问题(一)》的导案和学案从以下两点出发: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情境”的转化。詹老师认为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主动构建。

狄淳老师说《9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口诀课,需要通过创设情境,遵循知识的迁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她从以下两点进行了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空间。

张爱淑老师认为《解决问题(二)》这节课中,解题的步骤比较多、教材呈现的信息比较隐蔽,学生很难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获得答案,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所以张老师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并找出相关信息,并理解“坐得下”的含义。其次从不同角度观察“座位示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是两地讨论环节,泰顺垟溪小学的老师们结合本校实际,通过互联网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本单元的看法和学情分析,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这次活动不仅进一步优化了数学教学常态,同时为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此次教研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互联网让我们走得更近,在线教研,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共享、共研、共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