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探索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2020年10月16日于温州市第二中学、钉钉群及鹿城互联资源平台共同举行2020年第一学期鹿城区、市直初中数学八年级备课会暨“互联网+”同步教学研讨会活动。
一、简约课堂,互联同行
温州二中朱晶晶老师执教的八年级《2.6直角三角形》互联网+公开课是基于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出发设计,从一般三角形引入,先回顾已学的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再从边特殊转到角特殊,引出今天要学的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衔接过渡自然,节奏把握准确。突出几何研究的四环节:定义——性质——判定——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几何研究基本路线,并在本课中聚焦性质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基于本校学生,还考虑到受援学校的学情,通过简约课堂,减少干扰因素,突出重点,高效实现双边同行,力求共赢。如设计问题“给直角三角形切一刀能否变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讨论从特殊角到一般角,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性质,双方学习过程自然流畅。
二、客观评析,深度思考
温州二中徐晓盛老师对《2.6直角三角形》这一节课进行点评。他对好课的理解就是简约高效,从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对本节课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以下问题及建议:1.课内练习1是否要讲?这是中考涉及的图形,在本节课讲到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提及这个重要图形。2.在证明直角三角形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时候,截长补短是否要强调?3.“互联网+”互动如何实现?对方学校学生的收获情况如何?如何做到两边兼顾。4.例题的设计十分亮眼,创意较好,有一定深度。
鹿城区教研员叶茂恒老师认为这节课最大的特征就是清晰明了,集中教学焦点,主题明确,高效突破,整堂课做到简约高效而不失思维深度。提倡大家在听课中学会融合教学优点且需时习之,并提出几个思考: 如何融合教学优点?如何简约课堂?如何在互联网+下更好地开展多边高效课堂?
三、技术变势,顺势融合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黄信永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互联网高科技。2018年4月18号,我国教育部下发的通知有关教育信息化,到2022年要实现发展目标:三全、两高、一大。基于这个目标,黄老师主要从两个角度谈谈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1.课堂教学中数字资源如何处理。以教学中时常用到的数据做切入,介绍一些软件的操作,例如Excel中的一些快捷键,Word当中的查找与替换功能等等。2.有关课堂教学的应用。其中讲到学科工具:101教学ppt软件,以三视图为例,展示了有关在该软件下带来的课堂交互,分享优秀教学工具。
本次活动由温州二中特级教师徐丹阳老师总结,她认为本次活动通过一课堂、一议课、一微讲,简约务实。并指出一堂课不是止于课堂表面,应透过课堂看思考与理念,不仅能见一知二、还能见三。同时一堂课既要有梯度、有温度还要有深度。
最后感谢市教研员章才岔老师、温州二中、泰顺二中及线上、线下参会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支持!
撰稿: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