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杜丽丽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种子课3.0——对话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温州市双潮小学 黄可可
这是我第一次读俞正强老师所著的书,每读一篇其中的文章总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不禁感叹俞老师的智慧与独到,马上在网上又下单了他的其他著作。这本书读过一遍,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现将我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
一、重视学生经验,适当合理选用素材。
众多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备课、上课时也会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结起来,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反问自己:“真的把数学与生活恰当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吗?”答案是未必。
对于《比的认识》这一课,大多数教师都会选取照片的放大与缩小这一素材引入课堂,而俞老师并未选取北师大版教材中这一素材,虽然这一素材确实是来自生活,但是“其实照片的放大与缩小不是比,是比例。”学生对“比”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存在于体育比赛中,但体育比赛中所说的几比几是一个“伪比”,在上《比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不能忽略对这一“伪比”,相反,更应该在“伪比”与煮饭中米水关系这一“真比”进行思辨的过程中去伪存真,使得学生真正内化“比”的概念。
而大多数教师的通常教法,确实上起来会轻松一些,但是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紧密,学生的体验感不强,没有从自己的经验中生发知识,于是学到的知识可能仅仅是知识而已,并没有纳入到自己知识结构中。
要想学生真正发生深度学习,我们要正确深入地理解知识,善于观察生活,找到学生生活中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的经验,做好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所以,我们不用把教材奉为“圣经”,总以教材为准,教材中的素材也有落后的、不恰当的。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最贴近学生经验且能让学生获得发展的素材。关键在于,所选取的素材能否让经验和知识互相作用。
二、关注学生,使其感受数学学习的本真乐趣。
我们经常这样写教学目标: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我们有时会设计一个新颖而有意思的情境,有时会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有时会设置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的闯关,我们以为这样学生就能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了。然而,这些乐趣是来自数学学习本身的乐趣吗?俞老师在书中写道:“来自数学思考的乐趣,才是真正的学习乐趣。”是啊,既然是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数学学习的本真乐趣。“本真乐趣的显现,就是将学生们带入真实的学习,而真实的学习,往往是简单的、有深度的、充满乐趣的。”
为了让学生进行真实学习,感受本真乐趣,我们必须用心揣摩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思维特点,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意图,要在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有体验感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使得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本领和思考去解决问题、获得发展。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会觉得学到的知识不是老师或者书本教的,而是内生于自己的,所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学习不是痛苦的,而是富有成就感的,这样数学本真乐趣就体会到了。
以上是我获得的一些浅显的心得。俞老师的文章值得让人反复品味,在闲暇之余,我会再拿出书来翻看文章,每多读一次总会多一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