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
杜丽丽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上好种子课,促进深度学习
——读《种子课3.0》有感
温州市双屿小学 杜琼
《种子课3.0》这本书列举了俞正强老师很多经典的课堂教学实例,让我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俞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他不光是在教学生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更是教学生寻找知识的本质。
种子课,不是摘一片叶子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蓬勃向上、热爱学习的种子,种下一颗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境界不断生长的种子。俞特选这十节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十节课所讨论的问题,既是一线数学老师最关心的关键问题,也是各科老师都关心的普遍问题。例如,如何整体分析内容的 “轻重缓急”;如何选择、改造学生的经验;复习课怎么上出新授课的味道来,如何通过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與秘;等等。
从“知识本位”到以“核心素养本位”,也是新课标带给课堂的转变。在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视域中,核心素养内蕴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生成的学习路径是深度学习。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就像挠痒痒,要“挠到学生的痒处”,否则重要的知识没掌握,课后一片空白;浅显的知识使劲学,学得多,用得少。传统教学聚焦学科知识点内容,主要以讲授驱动教学,课堂内容按教学设计实施。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重视教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围绕学生展开,实现“标新”立异,老课新上,将学生的“学会”、“会学”推到课堂中心。
以“面积的认识”为例,概念课的教学在大多数老师眼中都是枯燥无味的,但俞老师联系实际,打开生活库,学生体会到原来我们就生活在“面”的世界里。“面”在学生熟悉而不知的世界里作为对象凸显出来。俞老师上课经常问学生“心有何感,脑有何思”。外显的活动不一定就是主动,也可能是听令而行的被动,只从表面理解教学,而不触及教学的根本,便只能看到教学之形而不能抓住教学之神。学生厘清面积概念,对后续面积的计算也就水到渠成。
如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学生用已经学会的“剪拼法”、“双拼法”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对梯形的“万能公式”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
表 1
图形 | 几何画板展示 | “万能公式”计算面积方法 |
梯形 |
| (3+9)×4÷2 |
梯形→三角形 |
| (0+12)×4÷2 |
梯形→平行四边形 |
| (6+6)×4÷2 |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
| (6+6)×4÷2 |
在此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图形的变化,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万能”的,借此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证明在这里作这一拓展十分必要。
而在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师再从“万能公式”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圆的面积计算,是否一定要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2.除了转化为长方形,圆的面积还可以如何计算?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更多的思路。(见表6)
表 2
转化过程 | 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长方形 | 圆(平均分成若干奇数份)→梯形 | 圆(平均分成n份)→三角形 |
学生思路展示 |
|
|
|
万能公式计算 | (圆周长的一半+周长的另一半)×r÷2 | (上面部分的圆周长+下面部分的圆周长)×r÷2 | (0+周长/n)×r÷2×n |
2πr×r÷2=πr² |
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总是在作业上问题成堆。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自己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将课堂教学指向学生的学。探而究,思而辩,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视角,改变上课节奏,改变课堂生态,推动小学数学走向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