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
诸葛献跃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研修总结 |
时方六月,盛夏刚至。在这青黄相接的收获季节,我也迎来了加入诸葛献跃老师工作室学习的第二个年头,参加学习活动期间,我倍感欣喜和快乐。因为在诸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始终心怀与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在轻松务实的学术氛围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一、学习,是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对一名老师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但大多时候,老师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被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教学琐事分割得支离破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老师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只用固有的教学经验和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会渐渐与新理念背道而驰。诸葛献跃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研修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名师课堂观摩,还有专家讲座引领,内容丰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许多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堂让我们有机会可以聆听来自不同学校老师的课堂,感受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
其中今年6月6日的听课让我深有感触。诸葛霞妮老师的课堂中设计了,让学生分别在安静和有音乐的环境中记忆同一组数字,通过对比呈现“安静的力量”,但由于现场听课老师众多,难免有嘈杂声,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诸葛霞妮老师却从容不迫地让学生再记一次。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上课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能呈现一个真实的课堂,班会课来源于学生真实的问题,遵循学生为主体,活动体验为原则,应当根据学生的课堂真实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通过聆听不同老师的课堂,每个老师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策略也各有不同,不同的课堂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和冲击,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真实的课堂体验,学生通过这节课是否有所收获?
无论是听课研修,还是别开生面的小组讨论、情境模拟都令我是收获满满。通过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跟不同的老师交流,都是对我自己教学的很大的促进,也能促使我不断反思总结,这些都成为我前行路上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二、研究,是教学精益求精的方向。
把教书当做是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有了事业心,就会去琢磨研究。一天到晚,只知道拿一本书去教的人,他的教学不会有魅力。只有不断总结,认真研究的人,才能掌握教育的精髓,轻松驾驶教学。把教育当做事业来抓,就要求我们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工作室活动中不仅有优秀教师课堂的观摩,组内老师的交流碰撞,还常为我们开展讲座。通过诸葛老师、林海津老师、黄友上老师等多位大咖对不同的课堂一一点评,切中厉害,为我们指点迷津,老师们提供的“硬货”无疑让我们在教学理论上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发现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教而不研则浅。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浅层的,是没有深度的。因而教师要多总结提炼,找到自己要研究的方向,不要人云亦云,找准方向后,要深挖,不要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时,备课求“深入”,教学求“浅出”。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有趣,吸引学生。
三、反思,是教学永远常新的动力。
教学,没有反思就会失去活力。在工作室的学习中,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从她们身上,我对教师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与教师成长的策略产生了共鸣。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二是深入课堂,自我反思;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四是团队合作,真诚交流。每一次的研修都能带给我许多的反思,正是这些困惑和认识,让我又重新有新的动力和热情,继续投入到新的教学实践中。我喜欢这句话: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只要努力追求这种境界,生活就会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因此,我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考验了我的耐心,磨练了我的意志。
工作室研修活动丰富多彩,名师们睿智的语言、创新的活动设计、新颖的观念解读,无不深深震撼着我。工作室的活动更是引领我一步步走入班主任工作的大门,解决了许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每一次的聆听都给了我新的思想、新的启发,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