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 |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与我而言,教师就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在工作室的两年里,我跟随着张老师的脚步逐渐丰盈自身羽翼,不断蜕变。
作为教师,我在学校我认真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积极承担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参与各项教育科研活动。这段时间内,我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仔细研读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PBL项目化学习设计》、《重构作业》等学科专业书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我开始尝试开设英语拓展课:Tales of China(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带领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食Jiaozi,了解中国的母亲河The Yellow River,认识西游记中能72变的Monkey King,更结合学校六一“寻智慧之星,作智慧少年”主题,学习了Chinese Characters by Cangjie这一中国传统智慧人物的故事……中国故事的学习不仅仅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是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教师而言,每一次对课程的探索,都是一次向内的认知,也是一次向外的行走。向内:了解自身特点,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课程的意义;向外: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改进,只有教师不断的内省与成长,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作为工作室的学员,我积极参加工作室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工作室网页建设,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工作室经常会组织学员们参与线上和线下的讲座、课堂观摩等活动。这一年的我,不再是从前被动学习的教师,而是一位带着求知若渴之心的学习者。观摩课例时我除了会详细记录教学流程,还会思考其中闪光点与不足,导师张老师评课的时候,我会格外认真地思考她提出的优秀建议,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者能否借鉴这些优点。记得去年的十一月,我们联合吴迎迎老师的工作室,在我校开展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作为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代表,上了一节试课。活动前我认真研读教材并大量观摩同类的优秀课例,然后和组内的老师们共讨研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于此同时,导师张璐老师对我的课也进行了精心指导,并给出了很多专业性的建议。这次的试课让我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自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去年的九月,我在张璐老师的指导下在瓯海区作张璐名师工作室的公开课展示。今年的五月,我参加了鹿城区第二届新苗评比,两天的紧急备课和磨课,我们一起探讨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真实、合理;多次试课后,又一遍遍地调整、修改……从教态到课堂用语,从课堂输入到活动输出,每一个精雕细琢的环节都是我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工作室于我而言就是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充电桩”。
感谢鹿城区教育局的精心安排,感谢遇到优秀的导师指引方向,感谢工作室同行的小伙伴一路相伴,感谢这两年不断充实的自己!感恩遇见,遇见你们,遇见更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