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 |
吴锡理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心得1】
记《九年级科学期末质量分析》有感
温州市绣山中学 朱婷婷
今天迎来了工作室的第七次活动,由于疫情原因原定在少美校的活动,临时转为线上活动,没有了现场的交流,在线上进行活动有时候受限于网络,获取信息时有时候会中断,同时在学校里参加线上学习,有时候会受周边环境影响,不如外出学习,目的唯一。
这次活动主要就上学期七、八、九年级期末考的试题进行一个接下来教学导向的分析。邀请了两个学校老师就自己对试题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还是强调了目前的项目化试题更加凸显出平时的课堂不能就知识论知识,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真实学习的发生,充分重视学生真实动手的重要性,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吴老师最后的总结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现在的考试记忆的越来越少,能力应用越来越多。做过实验和纸上谈兵的要在考试中体现出差异。这也是现在素养立意下的关键。在呈现的市统考数据中可以发现,新项目化试题背景下的考试,学生表现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思考平日教学的问题,必须要立于高点改良我们当下现状,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否则只会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心得2】
记《例谈基于科学史情境的三度模型的命题策略》有感
温州市绣山中学 朱婷婷
今天迎来了工作室的第八次活动,这次邀请了命题专家蔡呈腾老师进行命题研制策略指导的讲座,蔡老师在命题圈内大有名气,尤其是他对科学史的研究非常深入,这次的命题策略讲座有幸聆听蔡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我们如何进行
科学史试题的命制,特别有一种轻松愉悦感,一边吸收着科学史上一些关键性的巧妙事件,一边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史试题的命制。
蔡老师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命题研制的策略,首先什么样的科学史为情境的试题为好试题。蔡老师现身说法以自己目前教授的微粒模型与符号为例谈论了自己的理解,推荐了不少可以获取信度较高的科学史料的书籍,干货满满。接地气的讲座方式让我印象深刻。然后就如何选择科学史试题情境进行解读,说明了科学史情境的六大特征。最后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史情境命题的策略,用流程图的形式清晰的展示了命题的步骤,让我一幕了然,为了更加充分说明命题的技巧与方法,展示了好几道他本人特色的试题,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学习机会。其中他也表达了试题命制最重要的不是情境,而是命制试题的逻辑思考与挖掘。
感谢在工作室里又有了这么次增长能力点的讲座。
【心得3】
依托项目化,实现减负提质
——记鹿城区吴锡理名师工作室第10次活动心得
(温州市绣山中学 朱婷婷)
为了推进“双减”政策,倡导工作室学员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化,实现减负提质。2022年4月7日,鹿城区吴锡理名师工作室第10次活动通过钉钉群线上直播形式展开。活动由吴锡理老师主持开展,分三个环节展开,首先是课堂展示,其次是转机发言,由工作室负责人吴锡理老师以及市教研员黄鹏飞老师分别作专家发言。
本次工作室活动,我有幸作为工作室成员代表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内容为《制作家庭电路检修手册——家庭用电新课》,本课从课题选定,到课题研讨,到磨课,最终进行课堂展示历时一个月,全程由吴锡理老师悉心指导,并依托我校教研团队的鼎力帮助,得以最终完成一堂项目化微课的展示。课堂由驱动性问题的提出——家中灯泡不亮引入,这一每个同学都会经历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灯不亮的原因,若要开展检修,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从而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拆解,继而对拆解后的问题进行学习任务设计,包括任务一:认识触电,确定家庭电路检修安全事项及检修工具;任务二:确定连接家庭电路图正确连接方式;任务三:利用家庭电路模拟电路板进行家庭电路故障位点确定及检修。课堂架构在吴老师的指引下逐渐明朗化,从驱动性问题的提出,到驱动性问题拆解,再到任务,活动,序列化展开,层层递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传统课堂的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为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次课堂展示磨课的环节,以及课堂演示器具的制作也经历了层层迭代改进,有专家指导,有同事协助,辛苦的过程中收获颇丰。课堂展示后,工作室吴锡理老师又从低结构探索到高结构指引的LH模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角度基于评课与指导,有助于我日后回关改进本课。这是我课堂教学的一次延续与深化。
最后由衷感谢工作室提供的良好平台,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信依托工作室我的教学技能会更上一层楼。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心得】
科学项目化之我见
(温州市绣山中学 朱婷婷)
2022年5月17日,温州市首届项目学习成果博览会鹿城区专场在温州市绣山中学隆重举行。其中科学学科作为北师大与温州共同合作推进的项目化课程之一,在绣中音乐教室分会场如火如荼的开展着,首先由叶子教师执教项目化课程《导引课——简易泡沫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叶子教师紧扣刚刚推出的义务教育段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课标要求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围绕四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低结构探索,进一步进行归纳提炼实现教师的高结构探索,最终实现科学思维的内化。借导引课的任务拆解实现科学思维的转化,达到素养提升。课堂学生积极讨论,进行思维碰撞。紧接着由温州市名师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科学研训员吴锡理老师进行专家引领点评。吴老师从新课标的学习方式与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着手对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进行大致梳理,同时提出项目化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非常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其高屋建瓴的观点分享,给今日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今日教学课堂的变革形式。这场科学盛会干货满满,相信与会人员收获满满让我也对项目化有了一全新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