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 |
吴锡理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心得1】
本次活动是线上学习,由温州市第四中学陈欢老师透过试题看本质,触摸教育的真谛为主题分享七年级期末考试的点滴和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王劲老师关注细节处理,促进有效教学为主题对八年级期末试题进行分析。
七年级的期末试题立足于教材本身,考查核心知识。如临时装片的染色,等高线的制作等都源于课本的实验,从这点出发让教师一定要重视课本实验,不是简单做一次实验,而是让学生分析理解这么操作的原因,让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试题中也体现出要重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教师走出应试的误区,知能并重,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试着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
八年级的期末试题特点是核心与均衡、科学方法与探究教学、高阶思维与项目化学习。这次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如将核心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等。
【心得2】
今天听了蔡老师的分享基于科学史情境三度模型的命题策略,对于命题的材料选择,如何实践以及怎样才算一道好的试题,有所了解,但还是觉得好难。
一、角色的转换
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考虑的是教学逻辑。在科学史的教学上,教师主要经常采用阅读为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发生过程。在命题过程中,要考虑测评逻辑。比如有没有比科学家更好的方案,科学家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方面去考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基于素养,回归本质。
二、多阅读,收集素材
多阅读科学史的书籍,寻找事件发展过程,去挖掘对于世界本源的认知过程。如元素的定义,水、火、土的认知已被淘汰,但在课本中仍然记入在内,再通过水电解实验去证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这个过程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史,不能用当下的眼光去评价,而要用当时的眼光去评价。让学生了解探究未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三、素材加工,有方法
选择一个科学史主题,介绍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多个主题下的事件,对于事件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挖掘匹配测量目标的问题。当事实与观念产生冲突时,提炼问题。如可以给证据,让学生归纳结论,或者是给出结论,让学生选择证据。试题中科学史的素材最好是来源于教材,适当拓展,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太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