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 |
吴锡理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心得1】
吴锡理工作室第八次活动心得
——余昊
在3月3日开展的九年级科学期末质量分析会上,吴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详尽的数据对本次鹿城区的科学期末考试进行了分析。
对于本次期末试卷的试题分析,吴老师针对试卷中的每道大题和小题的得失分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体来说,我们初中科学的水平还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针对一些特定问题的答题结果并不佳也能暴露出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上项目化浪潮下,接下来的试题中还会加入一些开放性更强的试题,这对于学生分析、归纳信息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要求会更高。可以预期的是一些学生碰到死题通过反复的练习还是可以会做的,但是碰到活题就碰壁,甚至不会做。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端正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重拓展。
【心得2】
吴锡理工作室第九次活动心得
——余昊
在3月24日,我们工作室请到了命题专家蔡呈腾老师进行命题研制策略指导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例谈基于科学史情境三度模型的命题策略” 蔡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史试题的命制,听起来轻松的同时又有深度。
蔡老师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命题研制的策略:一是“什么样的科学史为情境的试题算是好题?”二是“如何选择科学史试题情境?” 三是“如何实践科学史情境三度命题策略?”
首先蔡老师以自己目前教授的微粒模型与符号为例谈论了自己的理解,推荐了不少科学史料有关的书籍。其次蔡老师从教学逻辑、真实挑战、课程标准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科学史的命题要注重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挖掘试题中传统文化的因素。蔡老师从科学史情境的六大特征出发,结合“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抽水机、元素论的发展史、生物进化论”等史实,提出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当代人的情境下看科学史,才有现实意义。
然后蔡老师结合近三年浙江省学业水平测试中科学史为情境的试题和大量自创试题,给我们演示了如何从构建科学概念的角度去设置问题,用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命题的步骤,为了更加充分说明命题的技巧与方法,展示了好几道他本人特色的试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学习机会。其中他也表达了试题命制最重要的不是情境,而是命制试题的逻辑思考与挖掘。
从中我收获了很多科学史上有趣的知识,而且对于科学史的试题命制也更加地了解。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心得3】
吴锡理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心得
——余昊
在4月7日,我们工作室在线上进行了第十次工作室活动。
首先是绣山中学的朱婷婷老师展示课——《制作家庭电路故障检修手册》朱老师以日常生活中,灯突然不亮这一常见的问题引入,让学生推测灯不亮的可能原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驱动性问题:家庭电路故障检修手册需要哪些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将问题进行拆解,并根据拆解的问题制定不同的任务。通过任务一,朱老师非常精致的自制教具让学生很轻松地认识触电,并找到几种触电的形式,之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触电电流以及安全电压。并在过程中提出如何辨别火线的问题,从而自然引出学生对测电笔使用的学习。之后,通过任务二,尝试将家庭电路元件连接入电路,学生认识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紧接着通过任务三,借助测电笔确认故障位点。各小组进行展示汇报自己制作的手册。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进行自评。
然后是温州外国语学校郑达老师进行课例交流——《自制潜水器》。围绕如何制作符合要求的自制潜水器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复习教学。在制定目标时,将目标分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部分。之后通过多个任务梳理复习浮力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设计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评价。
第三个环节由吴锡理老师分享“LH”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与之类似的内容在此前的工作室活动中吴老师也有提到过,所谓的 “LH型”项目化学习,即低结构探索、高结构指导。再根据朱婷婷老师的课展开具体的分析。这样项目化的学习与传统课堂是不同的,利用“LH型”项目化的课堂,学生的知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接受,也不是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探索,而是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更加高结构的指导。同时也采用评价量表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维层次水平。
最后黄老师阐述了自己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包括学科概念、问题驱动、知识整合等关键词。创新型问题解决,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
第二块是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结构化的子问题,第三个特点是基于多样化学习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黄老师详细点评了郑老师的各项活动;第四个特征,关注评价,促进反思,发展高阶思维。在上课过程,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进行相关的评价。第五点,关注思维过程的展示,关注思维缺陷的弥补;第六点,关注学业考试,关注目标检测。与重点知识相关、与关键能力相关,涉及到数形结合,考察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否具有漏洞。
【心得4】
吴锡理工作室第十一次活动心得
——余昊
2022年4月14日,在温州市第三中学开展了吴锡理名师工作室第11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专题讲座和基于测评数据分析的复习建议三个环节。
首先由温州市第三中学的沈婷婷老师带来一节《探究实验步骤设计——以市科技节自制投石机为例》的复习课教学展示。沈婷婷老师以市科技节投石机作为本节课的真实背景,探讨如何设计探究步骤研究影响投石机射程的因素。在课堂引入后,过渡到实验探究中,通过任务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物体被抛出后运动的水平距离是否与抛射的速度相关的方案,以此为基础归纳出设计实验步骤的五个要素。在任务二中,通过一定的矛盾点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在在改变自变量时不可干扰无关变量的控制。任务三是学生从给出的方案中选出最优项,并阐述理由,在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合理评价探究方案这一科学核心素养。
第二个环节是伍海龙老师的《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命题和复习建议》专题讲座。伍老师首先从“勾股定理”看核心素养入手解读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素,后结合相关试题阐明了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命题思路并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1)培养阅读信息、思考、表达的能力;(2)注重思维训练,关注试题本质内涵;(3)基于情境复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吴锡理老师进行《基于测评数据分析的复习建议》,他从数据出发,提出课堂复习“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提出了一些关于复习的建议,一是要研究核心知识点,要对近六年的温州中考试题进行分析,对这些考试重点进行逐一突破,力求在复习课上渗透核心知识考点;二是要充分研究学生,全面把握学情,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作出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