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
林丛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学习心得 |
2020年6月,我荣幸地成为“林丛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回顾两年来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林老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
进入到工作室学习,让我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在林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又有名师示范课,学员的研讨课。既有任务型课堂课例展示,又有发展思维的儿童哲学。在林老师《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讲座中,我明白了要让深度学习迈向思维高阶,在林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鹿城区“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研讨活动,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极大地锻炼。
两年来,林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多看书,多思考,并给我们推荐了教育教学的书籍供我们学习,还经常给我们推送各级各类的学习直播和名师讲坛,让我们实时接触最前沿的教育资源。其中,通过新课标改革和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教学实践中不再囿于对既有程式的教条的模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将激情带入课堂,用语言营造氛围,在理论上突破,在情感上驾驭。
“学然后知不足”,一路走来,工作室伴我走进了一个思想的殿堂,在这里,关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已随着学员和导师之间的对话、交流,而日益精彩,也让我对未来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期待。而我也日益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不足,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未来的活动中,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王蓓蓓(新田园小学)
感谢我的师父,感谢工作室这个平台,感谢这个乐于学习的团队。在工作室中,有导师专家引领,丰厚我们教育教学的底蕴;有同伴互助,启迪我们回归课堂的智慧;有经验分享,采石攻玉;有课堂练兵,理念碰撞。工作室里有这么多热情智慧的语文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学习着,研修着,收获着……一路且学且思,且悟且行,带着喜悦与幸福感,在专业发展之路上坚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余静(瓦市小学)
在工作室学习的这段时光,使我对两组词语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一是博与精,二是思与行。博与精:在学生的学习上,通过接触古诗词里的博物学和项目化学习,我发现学生学习的边界是广博的,而这种视野能帮助他们学得更精深;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我们也要博览群书,然后选择一个方向不断钻研,不能随波逐流。思与行:之前我的科研一直是先行再思,对自己没做过的领域不敢贸然下笔,但是在完成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之后,发现写中思的过程,能帮助厘清混乱的思维,进而有效地提升“行”的效果。
——张厅(双屿小学)
两年多的工作室研修时光,既倍感幸运又满怀感谢。遇上了温柔睿智的林老师,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专业的认识,也让我对语言的诗意有了更美好的具象感受;遇上了优秀亲和的小伙伴,让我变得更加勇敢,敢于去争取一次上课的机会,敢于去参与一场困难的比赛;还遇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但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每次活动都能获益满满。在温声细语中,在谆谆叮嘱中,在先进理论中,在经典分析中,我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语文,真是可爱又美妙!
——杨丹丹(鞋都一小)
在工作室的学习中,使我对于核心素养下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型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深度学习,往往在课堂问题设计过程中,缺少任务型驱动,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欠缺方法引领和指导。在通过多次的研讨活动和学习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有深度的学习,教学任务是否合理,是否有立足于生本课堂的建设,因此,本学年的工作室活动受益匪浅。
——林佳佳(新田园小学)
两年多的研修学习,为我的充实和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对教育对象施以影响地同时,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动到实践中去,不断更新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才能更有声有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全晨曦(瓦市小学)
研究学习如同一场自我的修行,修行的途中,有自我教学认知的拓展与提升,有从他人身上汲取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每一次的集中学习都是一次次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在节节课例中,我明白了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当下课堂中,教学目标、内容研制、策略选择、评价标准都要从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基础学情,才能让学生向深度学习迈进;在次次教学讲座中,我懂得了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时时“更新”学会将单薄的一篇教深、教透,教成厚厚的一章,,这必须要自我饱览书籍、充不断实,这样才会在教学的路上有更多丰富的“输出”,构建更完整的教学内容。教无止境,学亦无止境,我们还在路上,我们还需一直在路上……
——郑丽燕(瓦市小学)
在工作室上的公开课,得到了林老师的手把手磨课指导。林老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将课堂分解成几个独立而又循序渐渐的学习任务群,几个任务群间互相勾连,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并且课堂的容量很大。每节课的开始没有繁琐花哨的导入,直入主题。教师对每个版块的主问题设计都是别具匠心的,都需要学生进入课文,或整理概括,或美点赏析,或深入探究,或动笔写作,一环扣一环。这样的课堂,没有学生的思维是停滞的,没有学生是百无聊赖的。这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
在两年的工作室学习中,我还学会了最大程度地关注语言学用。工作室小伙伴们上的每一节课,都在强调对字音字形的积累,对优美句子的积累,对每个版块进行内容和学法的总结。这也是我之前所欠缺的,不重视学生记笔记,总是以学生听懂为标准,殊不知这种方式也是课堂积累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还感叹林老师的工作效率之高,每次开展活动,我与林老师只有几排之隔,清清楚楚地可以看到林老师在一边听课,一边整理评课笔记,还要做成ppt的形式来进行汇报。教研活动结束,他不仅对所有老师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提出优点,毫不避讳地点明需要改良之处,并对每节课都给出了不止一种方案的新的教学建议。
——郑颖颖(南汇小学)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志同道合者快亦远。作为教学的先行者,我们比学生更需要随时思考、终生学习,才会时刻保持自己清醒。林丛老师每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殷殷切切的期盼、深刻细致的指导、耐心全面的引领,不仅在新课标理解、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了我们启发,更是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为我们埋下了一颗要主动谋进步、求发展的种子。用意之深切,令人感动!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在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路上,有专家、有名师,点亮前进的明灯,指明前进的方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和反思,这是极其幸运的一件事。
——邹秋霜(广场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