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 |
名师工作室 |
幼教特级教师工作站 |
林艳工作室 |
学员专区 |
研修总结 |
一、逐梦·追光
在工作室即将结业的时刻,首先,我要表达的是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区教育局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桥梁,建立这种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平台;感谢林特作为我们的导师,为我们起到名师专业引领的作用;感谢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所提供的帮助!
回顾在工作室研修的这两年,林艳导师有心地从我们青年教师现有的能力水平出发,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专门的研修培养计划,让我们在夯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积极带领我们接触新的理论与知识,以前瞻性的眼光,小步递进的方式,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能力的上限。
为了提升我们的职业素养,导师也是不遗余力地为我们邀请了抢到的到时团队,助力我们的学习成长。有来自杭州、湖州、台州的学前专业领域的省特级教师、园长和教研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线上讲座;也有温州市的学前名师和教坛新秀为我们进行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展示;更有跨领域的特教专家与东琰博士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谓是大咖云集、博采众长。
这些名师专家似一盏盏明灯,吸引着我努力见贤思齐、博观约取,不断汲取她们的教育智慧,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好学·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工作室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家庭中,我的“老师”可谓比比皆是。从第一次文化沙龙《读书这么好的事儿》起,我就见识到了共同进修的小伙伴们强大的实力。这么多的阅读达人,各式各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笔记让人目不暇接,有积极参与线上、线下读书会的,有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并撰写阅读心得小记的,还有利用碎片时间饱览群书的。学员老师们好学、乐学、慧学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也想要努力向她们看齐,对自己的懈怠说“不”。
在那一次的亲密了解之后,两年的研修时间里,我和各位学员慢慢熟识,互相合作、共担任务、共同学习,因为有了她们的陪伴和勉励,让那些辛苦耕耘的日子变的闪闪发光。既为同窗,亦为同行的她们,在分享的她们教育见闻时,仿佛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跳出当下的琐碎,摆脱自我桎梏的枷锁,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教育风景。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能认识一群自律、上进的人,且同他们一道学习,对我而言,是一件值得庆幸且珍惜的事情。
三、潜心·拔节
在总结梳理这两年的研修时,我发现自己在这两年里的成长可谓是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前进。相较于之前比较佛系的那个我,这两年在导师的带领和激励下,我的小宇宙也开始慢慢地燃烧。因为有了工作室这样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充盈和内化,教育实践的机会也在慢慢增加。从前不爱写反思心得的我,也开始会在培训之后趁热打铁,及时总结、消化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在思考中沉淀自己,厚积而薄发。
感恩于导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成为了工作室通讯组的负责人。为了更好地将工作室的每一次研修活动呈现、分享给更多的教育同行,每一次的研修,我都会和组员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录活动影像,认真撰写、审核通讯稿。
除了“斜杠青年”的工作成长,我在专业领域也积累了不少的成绩。去年,我获得了鹿城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这项荣誉,并代表幼儿园参加鹿城区优质课教学和游戏观察评审活动,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的多篇案例、论文、课题和活动设计等均在市、区级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看着被奖状慢慢填满的奖状册,这既是我两年来辛勤努力的证明,也是对我两年研修成果最好的检验。
记得林老师曾赠予我们两个词让我印象深刻:行慢、善成。两年的时间里,我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在虚心积累的同时也不忘把握机会奋力争取。每一次的坚持和努力,都让我实力的天花板更高了一些。很幸运遇见了林艳导师,也很感谢一直鞭策自己的我,才让我这只小蜗牛也一步一步遇见了更好的、拔节的自己。四、奋进·向未来
有人说,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虽然为期两年的研修之旅即将要达到终点,但在这趟旅程里我已经收获了许多的风景与成长,并将它们装进我的行囊,陪伴我奔赴下一场冒险。在今后自我进修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坚持阅读、坚持反思,在努力向下扎根的同时也不忘向上跳跃,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始终以奋进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每一天。